心意相通
下山途中,慕青路过一个热闹的小镇。恰逢上元佳节,青石板路上铺满鞭炮的红屑,孩童举着糖葫芦追逐嬉戏。久违的烟火气让她放慢了脚步。
街边铺子前,一支青竹笛静静地躺在红绸上。笛身光滑温润,隐约可见湘妃竹特有的泪痕纹路,尾端系着的红绳在风中轻摆。慕青不自觉地伸手,指尖触到冰凉的竹身时,耳边仿佛已响起它清越的声音。
“姑娘好眼光。”店主笑眯眯地取下竹笛,“这是上好的湘妃竹所制,音色清亮得很。”
慕青买下竹笛,转身时又被隔壁摊位的一对红绳手链吸引。手链编织精巧,缀着的铜铃不过绿豆大小,轻轻一晃便发出细碎的声响。她犹豫片刻,还是买了下来。
药谷的清晨总是格外宁静,慕青站在谷口,心突然就静了下来。
远远地,她就看到李思锦坐在院中,眼上蒙着布条,手中摸着一截木头。阿念最先发现她,欢快地吠叫着冲过来。
李思锦闻声擡头,虽然眼睛看不见,却准确地转向她的方向:“回来了?”
“嗯,回来了。”慕青轻声应道,从腰间取出竹笛递给他,“答应你的竹笛。”
李思锦接过竹笛,指尖细细抚过每一寸笛身,嘴角不自觉地上扬。慕青又取出那对红绳手链。她将其中一条系在自己腕上,铜铃随着动作发出清脆的“叮铃”声,另一条她轻轻套进李思锦的手腕。
“这是?”李思锦摸着腕上的红绳,有些疑惑。
“上元节的礼物。”慕青晃了晃手腕,铜铃叮咚作响,“据说能带来好运。”
微风拂过,李思锦忽然举起竹笛,吹响了一段简单的旋律。笛声清越,在山谷中回荡,惊起几只飞鸟。
慕青静静地听着,忽然觉得,千帆後过後,能回到这里,真好。
药老从房间里探出头来,看到这一幕,又默默地退了回去。只是那向来严肃的脸上,难得地露出了一丝笑意。
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去,慕青推开房门时,她看见李思锦正站在院中,手指轻轻抚摸着那支竹笛。晨光勾勒出他清俊的轮廓。
“这麽早就醒了?”慕青走到他身边,顺手替他拢了拢有些松散的发带。发丝从她指间滑过,带着晨间的凉意。
李思锦嘴角微扬,他举起竹笛,“想试试新曲子。”
一段陌生的旋律流淌而出。这曲子不似昨日的清越,反而带着几分缠绵,听得阿念都竖起了耳朵。
一曲终了,李思锦转向她的方向:“如何?”
“好听。”慕青轻声说,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手腕上的红绳,“就是……有点忧伤。”
李思锦沉默。晨风拂过,他突然伸手,准确地握住了她的手腕。铜铃“叮”地一响,他的指尖触到那根红绳:“谢谢你,慕青。”
慕青的心跳忽然漏了一拍。
午後,溪水被晒得温热。慕青赤脚踩在溪边光滑的卵石上,裤脚挽至膝弯,粗布衣衫的下摆浸在水中,随着水流轻轻摆动。木盆里泡着的衣物随着她揉搓的动作荡开一圈圈涟漪,惊散了聚在石缝间的小鱼。
李思锦循着水声走来时,阿念正追着一只蝴蝶在草丛里扑腾。他的竹杖点在晒得发烫的石头上,发出轻微的“嗒嗒”声。
“这儿。”慕青往旁边挪了挪,腾出一块平坦的青石。阳光透过树叶的间隙,在她身旁投下斑驳的光影。
李思锦摸索着坐下,从袖中掏出几个野果。果子还带着阳光的温度,表皮微微发皱,是熟透了的模样。“昨天阿念带我去摘的,”他递过来,“溪水冰过了。”
慕青接过来,指尖触到果皮上凝结的水珠。咬破薄皮的瞬间,冰凉的汁水溢了满口,酸甜中带着溪水浸润过的清冽。她满足地眯起眼,看见李思锦唇角微扬的弧度,像是能看见她此刻的表情一般。
他解下腰间的竹笛,指尖轻抚过笛身的纹路。午後慵懒的风掠过笛孔,带出一段悠扬的旋律——正是她前日煎药时随口哼的小调。
李思锦转向慕青的方向:“如何?”
“好听。慕青笑着,指尖无意识地缠绕着手链上的红绳。
傍晚的风带着晒了一天草药的暖香。慕青坐在门前,看李思锦摸索着收拾晒药匾。他的手指拂过药材,指尖沾上了当归和陈皮的气息。夕阳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蒙眼布带的末梢被晚风轻轻掀起。
“我来帮你吧。”慕青起身时碰倒了脚边的竹筛。
“不用。”李思锦摇头,准确地将筛子扶正,“我能行。”
暮色为他镀上一层柔和的光晕,越发衬得他温润尔雅。
“在想什麽?”李思锦突然问道。
慕青一惊:“啊?”
“你一直在看我。”他转过身,虽然看不见,却准确地“望”着她的方向,“我能感觉到。”
慕青的心跳加速,手腕上的铜铃因为轻微的颤抖而发出细碎的声响。她张了张嘴,却不知该说什麽。
李思锦忽然向前一步,准确地握住了她的手腕。他的手指轻轻抚过那根红绳:“这铃铛……每次你紧张的时候都会响。”
“我……”慕青的声音有些发颤。
李思锦的手慢慢上移,最终停在她的脸颊旁。他的指尖有些凉,却让慕青的脸更烫了。
“慕青,”他的声音很轻,“再给我些时间吧。”
慕青的视线模糊起来。她看见夕阳在李思锦的衣领上绣出金边,看见他喉结滚动时投下的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