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一叶书库>在十六世纪西方靠女人上位的可行性报告 > 第743章 尼罗河开发计划(第1页)

第743章 尼罗河开发计划(第1页)

第743章尼罗河开发计划

谢婉茹的吵闹并没有引起多大的注意,因为谢家姐妹如今住在大明宫,并不住在凡尔赛。詹事府也不会让如此丢脸的事传到各国贵族的耳中。

而且詹事府眼下还有一桩大事。

大明宫清凉殿里,朱厚烨丶朱武垚(即英格兰前国王威廉)丶朱大钊和朱大锋坐在一起,一面享受着茶点,一面讨论着尼罗河粮仓计划。

朱大锋道:“祖父,伯父,关于尼罗河水利工程,父亲曾经跟母亲讨论过。只是塔菲拉勒财政紧张,最适合的,莫过于在尼罗河上修建大坝。”

朱厚烨道:“不是最适合,而是最省钱吧?”

“是的,祖父。”

朱厚烨想了想,道:“那你父亲有没有跟你说过,千百年来,尼罗河中下游的富饶完全维系在尼罗河一年一度的泛滥上?如果没有尼罗河的泛滥,没有从上游带来的肥沃的泥沙,就根本没有曾经璀璨的古埃及文明?”

“这……孙儿愚钝,请祖父示下。”

“想发展农业,必须先顾忌天时。某一地区如果曾经诞生过灿烂的文明,那麽这一地区的农业相关经验,就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尼罗河便是如此。你明白吗?”

“祖父的意思是,埃及自古以来就以洪水泛滥为吉祥丶以金星升起而不见洪水忧虑,这是粮仓计划的关键?”

“正是。”

朱大锋犹豫了一下,道:“母亲曾经提过另外一个方案,只是这个方案要麻烦很多。”

“说来听听。”

“是的,祖父。”朱大锋道,“按照这个计划,要先把尼罗河沿岸的居民先迁徙到五公里外,然後修建大量的引水渠和蓄水池。只是工程量实在是太大。”

朱厚烨道:“比之当年的京杭大运河如何?”

朱大锋道:“这,有过之而无不及。”

“那麽,如果成功了,又如何?”

“伟业!塔菲拉勒在尼罗河的统治,将金瓯永固。”

“那麽,有什麽理由不做呢?”朱厚烨道,“不要说什麽财政不财政的。有些事,不乘着境内劳动力低廉的时候做,那麽未来五百年内就没有机会完成。塔菲拉勒在尼罗河的稳固,同样意味着联合王国在苏伊士运河的稳固。”

埃及,最大的问题就是耕地面积有限,这是任何一个後世人都知道的事。

即便是朱厚烨真正的故乡,那个埃及也受制于耕地,因此哪怕坐拥苏伊士运河这样一座金矿,依旧入不敷出。因为埃及的人口逼得埃及政府不得不每年拿出宝贵的外汇去进口粮食。

埃及的粮食自给率一直都是问题。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埃及的西面就是全世界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埃及的耕地也只有尼罗河沿岸的那狭长区域。

朱大钊立刻道:“我亲爱的堂弟,我也希望联合王国能长长久久地拥有西奈。西奈的铜山对于联合王国的货币稳定,非常重要。”

多年来,荷兰王国支援波西米亚和匈牙利,匈牙利则向荷兰出售各种原材料和矿産,包括铜。可是朱厚烨战胜奥斯曼之後,奥斯曼帝国实力大减,最近还传出了近卫军叛乱的消息。

奥斯曼内乱,就意味着匈牙利这座欧罗巴千年之盾压力骤减。也让匈牙利贵族起了别的心思。

朱大钊可不喜欢被人卡着脖子,所以西奈的铜矿资源就显得尤为重要。

朱武垚道:“这话让别人听到了,肯定会觉得非常奇怪。其他国家更看中金币,连银币都不怎麽重视,任由黑·钱泛滥。反而是我们,最上心的就是铜币,银币次之,金币反而不怎麽在意。”

“父亲,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是我们家的座右铭。”

朱武垚道:“以贵族和官员治理人民,让贵族和官员相互制衡,同时以人民削弱贵族。这是我们家族一惯的策略。只是一想到曾经坚定地跟我们站在一起,甚至不惜跟哈布斯堡家族翻脸的波西米亚和匈牙利王室,如今也在背後小动作不断。不仅让人感慨世事多变。”

“时间总是会不断往前走的。我们只需要走在别人的前面就行。”朱厚烨道,“既然尼罗河沿岸的粮仓不仅关系到塔菲拉勒在尼罗河流域的稳固,也关系到联合王国在西奈的稳固,关系到苏伊士运河的是否长长久久地掌握在我们的手中,那就做。我记得你们小时候还学过商君书。”

商君书,自古以来就是禁书,而且还是只有华夏帝王有资格学习的禁书。

朱厚烨口中的商君书当然不是原版,而是严嵩在执掌大明内阁二十年的漫长政治生涯中,一点点地背下来,然後在乌得勒支默写下来的。

也就是说,严嵩把商君书当成了投名状,从大明宫廷偷出了这本奇书。

朱厚烨并不喜欢这本书,因为这本书的核心思想,本质上跟圣经没什麽两样。区别只是圣经中,教宗是天主的牧羊人,其他人都是羔羊,连人都不是。而在这本书中,尊崇的是君主,其他人跟羔羊其实没什麽差别。

但是朱厚烨知道,比起红色幽灵,显然商君书更容易被封建君主们接受,而且商君书中记载的很多手段,都非常适合眼下生産力不够发达的社会。

朱厚烨道:“按照那个做吧。”

朱大锋忙道:“祖父,父亲和母亲并不是,有意冒犯祖父。”

哪怕他是在塔菲拉勒出生,之前也没有来过欧罗巴,他也知道,商君书的政治主张跟朱厚烨的政治主张是相悖的。

“我知道。”朱厚烨道,“我的主张是对人民怜悯。眼下的埃及人可不认为自己会是塔菲拉勒或者联合王国的人民。商君书显然更适合这种情况。在尼罗河两岸修建水利设施,巩固我们家族在非洲的利益是最终目的,粮仓是重要因素,而修建过程就是驯化当地原住民的过程。”

等埃及人真正归顺,认为自己就是塔菲拉勒或者联合王国的一份子,再来怜悯当地人也不迟。

朱厚烨不得不承认,他已经老了。

为了他的政治主张的延续,他必须让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