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一叶书库>在十六世纪西方靠女人上位的可行性报告 > 第744章 埃及埃及(第1页)

第744章 埃及埃及(第1页)

第744章埃及!埃及!

因为朱厚烨的鼎力支持,尼罗河大开发计划迅速展开,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点就是,必须向非洲大量输入鸡鸭等各种家禽,特别是白羽鸡和麻鸭。

为此还专门拨了一笔两百万王家金币的资金。

欧罗巴贵族和平民都非常奇怪。不过,既然老国王是圣徒,又没让他们出钱,他们当然不会说什麽。

然後,他们的三观就崩了。

欧罗巴,特别是西欧和北欧,气候实在是太湿润了,北大西洋季风带来了丰沛的雨水,英格兰丶荷兰很少见到持续一个星期的晴天。

这样的气候无疑让蝗虫深恶痛绝,所以非洲的蝗虫基本往奥斯曼帝国飞,就没有去欧罗巴的。

这也造成了很多欧罗巴年轻人第一次踏上埃及的时候,根本就不知道蝗灾是什麽。远远地看到蝗虫铺天盖地地飞来,还以为只是一朵比较奇怪的乌云,完全没有发现,当地人早就躲回房子并且把门窗都堵了起来。

完全可以想象这些人在跟小型轰炸机一样的蝗虫的攻击下有多麽狼狈。

与之成为鲜明对比的,就是明人和詹事府的官员。

很多被束之高阁的方案,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一只只笼子被打开,一只只鸡鸭被撵出来。

这些漂洋过海每天都只能吃个半饱的家夥们,每一只都蔫哒哒的,一出了笼子,听到铺天盖地的蝗虫,血脉天性瞬间激活,宛如饿虎扑羊一样,冲向迎面而来的盛宴。

一只鸡一天能吃至少七十只蝗虫,一只鸭一天至少能吃两百只蝗虫。这还是平时的数字。如果是蝗灾期间,鸡鸭就会盯上蝗虫的幼虫和蛹。尤其是联合王国早在三十年前就从大明引进了浙江的麻鸭,这种鸭子更是超级灭蝗机,可以保持鸭嘴长时间不离地面,用猪拱地的方式把沙土里的蝗虫幼虫和虫蛹都给薅出来。

蝗虫本来寿命就不长,没了虫蛹丶幼虫,蝗灾自然消停。

只要鸡鸭的数量足够多,并且留出充足的时间,就能有效遏制蝗灾问题。

至于少量的鹅,完全属于护卫,防止埃及当地人偷盗鸡鸭。

不过,关于最後一点,朱厚烨多虑了。

没有人比当地人更清楚蝗虫的灾害,也没有人比当地人更清楚每年蝗灾会持续的时间。

当欧罗巴人还在为刚刚过去的蝗灾恼恨不已的时候,当地人犹犹豫豫地打开家门,脸上还是宛如做梦一般不敢置信:蝗灾就这麽过去了?

这件事在当地人的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

也让联合王国和塔菲拉勒王国在尼罗河流域接下来的治理变得相对容易。十六世纪的埃及已经不是埃及人的埃及,因为几个世纪以来,阿拉伯人源源不断地涌入这一地区,在三十年前一度变成奥斯曼帝国的一个行省。

没错,现在的埃及与其说是埃及人的埃及,不如说是奥斯曼人的埃及。

所以奥斯曼帝国衰弱,埃及落入塔菲拉勒王国和联合王国之手,当地阿拉伯人最担心的是,自己是否会作为异教徒被清算。

法兰西内战实在是太有名了,有名到了埃及的阿拉伯人同样如雷贯耳,以致于当地人都悲观地觉得,能遇上当年的天主教双王那样的君主,已经是他们的运气了。

他们根本就没有想到,新征服者做的,比他们的底线高得多得多。

最明显的一点:这片土地的新征服者根本就不管他们的信仰问题。哪怕他们去自己的寺庙做礼拜,都没有人管他们。

埃及阿拉伯人立刻碰了个头,开了个会,进行讨论。

实际上,伴随着奥斯曼帝国的收缩,能跑掉的都跑到奥斯曼去了,会留在埃及的,大多是祖祖辈辈在埃及生活了好几百年丶已经彻底融入这片土地,本质上已经跟原住民没什麽差别的阿拉伯人。

新征服者如此尊重他们的传统,不少埃及阿拉伯人就觉得有商量的馀地。经过一番争执後,埃及阿拉伯人选出了代表,前去交涉。

当这些代表一脸傻傻的模样回来的时候,把他们的同胞和邻居吓得不行,还有性格冲动的,几乎要拿起武器冲出去拼命了——如果不是被及时拦下的话。

等埃及阿拉伯人得知条件之後,都傻了。

他们以为自己出现了幻听,不少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新征服者在欺骗他们。

只是埃及的阿拉伯人实在数量衆多,埃及又不是什麽资源丰富的国家。历经数百年的战乱丶征服和反征服,埃及的平民很多,而且绝大多数人挣扎在贫困线以下。

如果工作能换来食物,还能保持自己的宗教信仰,有很多人愿意试一试。

不少没有家室之类的阿拉伯年轻人就走向了工地,然後接下来的四个休息日里陆陆续续带来诸多消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