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一叶书库>蝉鸣时再见 > 文理之争(第3页)

文理之争(第3页)

礼堂穹顶的纸星辰突然被穿堂风吹得摇晃。

在漫天簌簌的响动中,林衔月看见他唇语道:「你赢了」。

礼堂的灯光骤然聚焦在林衔月身上。

她起身时,高马尾的发梢轻轻扫过肩线,白玉兰花簪的流苏在聚光灯下泛着温润的光。

台下观衆屏息凝神,文科班的方阵里,零枫伊攥紧了手中的保温杯,白语梦则紧张地咬住下唇。

林衔月没有急着开口。

她指尖轻点平板,屏幕亮起的瞬间,大投影切换成一组对比数据——

日本企业研发的和纸芯片,采用唐朝传统工艺制作的纤维基底,导电性能比常规矽片高出30%。

"正方的案例恰恰证明了一件事。"

她的声音不疾不徐,却像一把薄刃,精准地切入沈栖迟方才的论点,"技术会叠代,但千年前的智慧依然能点亮今天的科技树。"

沈栖迟微微挑眉,钢笔在记录本上无意识地划了一道——

这是她第一次在他脸上看到"意外"的表情。

林衔月指尖滑动,屏幕切换到下一页——京都大学农业研究所的论文。

标题赫然写着《基于〈天工开物〉火候法的耐高温水稻培育》。

"这是去年发表在《Nature》子刊的研究。"

她目光扫过评委席,最後落在沈栖迟镜片後的眼睛上,"科学家们用明朝古籍记载的'火候调控'原理,成功让水稻在42度高温下增産15%。"

礼堂里响起低低的议论声。

这个案例完全出乎理科班的预料——

他们准备了大量反驳科技依赖传统文化的论点,却没想到林衔月直接搬出了实证研究。

沈栖迟突然低头写字,钢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

林枫妍趁机从桌下递来一张纸条:「他怎麽慌了?」

林衔月没回答,只是轻轻将纸条攥进掌心。

她太了解沈栖迟——他不是慌,是在兴奋。

"反方是否忽略了关键点?"

沈栖迟突然开口,声音里带着一丝玩味,"《天工开物》的智慧能被挖掘,恰恰依赖现代分子生物学和基因测序技术。"

他点击腕表,投影切换成一组基因图谱:"没有PCR扩增技术,古人再精妙的'火候法'也无法定位耐热基因。"

台下理科班爆发出一阵掌声。

程砚知推了推眼镜,镜片後的眼睛闪着狡黠的光——

这个反驳是他们昨晚演练过的。

林衔月等的就是这一刻。

她突然从文件夹里抽出一张泛黄的复印件,举向评委席:"这是1937年金陵大学农学院的手稿。"

复印件上密密麻麻写满毛笔字,还画着稻穗的素描,"当时没有PCR,没有基因测序。

但中国农学家通过《天工开物》的记载,依然培育出了抗病稻种。"

礼堂鸦雀无声。

这份史料是她在省档案馆尘封的箱底找到的,连沈栖迟都不知道。

"科技是工具,而智慧是指南针。"

她将复印件轻轻放在辩台上,"没有方向的工具,终究会迷失在技术的迷宫里。"

自由辩论环节,林枫妍突然举手:"我方申请展示实物证据。"

得到允许後,她从书包里取出个木匣子。

匣盖打开的瞬间,淡淡的檀香味弥漫开来——

里面躺着本线装《齐民要术》,书页间夹着几株干枯的稻穗。

"这是我曾祖父的笔记。"

她难得收起玩闹的表情,指尖轻触发黄的纸页,"1943年他靠这本书里的'浸种法',在饥荒中救活了一个村子。"

理科班席位的骚动突然停了。

程砚知怔怔地望着那本书,连手中的笔掉了都没察觉。

计时器进入最後六十秒,林衔月突然从西装内袋取出个靛蓝锦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