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途
中央空调的冷风从头顶吹落,沈栖迟站在报告厅侧门,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演讲稿边缘。
云淮市四月的阳光透过落地窗泼进来,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白色衬衫袖口的银扣在光线中偶尔闪过细碎的光。
"紧张?"许昭年递来一瓶矿泉水,瓶身凝结的水珠滚落到地板上。
沈栖迟摇头,接过水瓶时腕上的红绳微微晃动。
他看了眼手表——13:58,距离答辩还有两分钟。
报告厅里已经坐满了人,评委席上那位白发教授正在翻阅他的论文摘要。
钢笔在纸上勾画的沙沙声通过麦克风隐约传来。
"第七位参赛选手,南江一中,沈栖迟。"
广播里的女声刚落,掌声便如潮水般涌来。
沈栖迟调整了下领口,迈步走向讲台。
皮鞋踩在地毯上发出了沉闷的声响,像是心跳被放大了数倍。
灯光聚焦在讲台中央。
他插入U盘,全息投影仪嗡嗡啓动,量子纠缠态的模拟图像在空气中缓缓旋转——
两个光点彼此环绕,无论相隔多远都会同步震动。
这个画面立刻引起评委席一阵低声讨论。
"各位评委们下午好。"
他的声音比预想的要稳,"我的课题是《量子纠缠态在天体物理中的应用》。"
激光笔的红点落在投影上。
沈栖迟开始讲解实验设计,那些熬了无数个夜晚的数据和公式此刻如流水般倾泻而出。
讲到第三分钟时,他突然注意到第三排有个评委在打哈欠——正是林衔月提醒过要小心的"秃顶教授"。
"传统蒙特卡洛算法在这里存在0。3%的系统误差。"
他不动声色地提高音量,同时点击遥控器切换到下一页,"我通过引入天体物理学参数。。。"
屏幕上的数据图表突然变成一段星体运行模拟。
天鹅座β星和天琴座α星在虚拟宇宙中缓缓旋转,两者之间连着一条若隐若现的红线。
沈栖迟的讲解顿了一秒——这个画面他昨晚修改到凌晨,原本应该只是枯燥的坐标图。
"这个双星系统。。。"他的喉结滚动了一下,"可以类比量子纠缠中的粒子对。"
评委席最中间的白发教授突然坐直身体:"你如何证明这种类比的有效性?"
沈栖迟点击遥控器。
画面切换到一组复杂的数据对比表,右下角有个小小的雪花标记——只有坐在特定角度才能看见。
"这是去年12月到今年3月,我对β星进行的246次观测数据。"
他指向表格中的一列,"每次观测时,都有人在云棠同步记录α星状态。"
许昭年在观衆席上猛地咳嗽起来。
沈栖迟知道他在惊讶什麽——那些"云棠观测记录"的署名全是"LXY"。
字迹工整得像印刷体,明显是某人特意为他整理的资料。
"有趣。"白发教授推了推眼镜,"所以你是用天文观测验证量子理论?"
"不完全是。"
沈栖迟切换到最後一张PPT,画面突然变成实时星图,"我想证明的是。。。"
报告厅的灯光突然暗了下来。全息投影中的星辰开始放大,β星和α星之间浮现出一行小字:「246光年≈0。3%误差」。
这个巧合般的数字让评委席传来一阵惊叹。
"量子纠缠和天体运行,或许遵循同样的数学之美。"
最後一句话落下,整个报告厅安静了几秒。
然後掌声如雷般响起,有几个评委甚至站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