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光路的尽头,二十支生日蜡烛的火焰正在晚风中轻轻摇曳,等待被星光点燃。
"在量子态叠加的世界里,所有祝福都同时存在且永不湮灭。"
——程砚知实验日志的最後一页
暮色四合时,观星潭的水面已铺满细碎的星光。
林衔月蹲在百年枫树下,指尖拂过野餐垫上凝结的露珠。
她将二十支蜡烛依次插入蓝莓酥礼盒的凹槽,烛芯浸过枫糖浆,点燃时散发出清甜的焦香。
"北辰的信号到了。"
阮听枝的声音混着琴箱开合的咔嗒声传来。
她刚放下大提琴,琴弦就自主发出一个G弦泛音——502。3Hz的声波惊起潭边白鹭,羽翼拍打声与水波荡漾的节奏完美同步。
夜空突然亮起一道淡绿色光痕,从北辰方向蜿蜒而至,在三人头顶绽开成天秤座的星图。
林枫妍的腕表发出蜂鸣。
她擡头时,沈槐序和程砚知的身影出现在石板小径尽头,前者抱着量子投影仪,後者拎着液氮保鲜箱。
野餐垫上的烛光突然集体摇曳,将二十道影子投在枫树干上,树皮皲裂的纹路恰好分割出星座的疆界。
"礼物。"程砚知简短地说,打开保鲜箱。冷雾散去後露出二十枚蓝莓状晶体,每颗内部都封存着一段星轨全息影像。
林枫妍拾起标注"2018。9。28"的那颗,晶体在掌心升温的瞬间,投射出高中天文社第一次野营的夜景。
阮听枝的琴弓无意识划过琴弦。
D弦的震动频率触发晶体阵列的连锁反应,所有蓝莓同时亮起,在暮色中拼出"734。5"的立体光影。
沈槐序调整投影仪焦距,北辰实验室准备的视频开始播放——
林枫妍这七年所有的观测手稿丶论文草稿丶甚至食堂餐巾纸上的演算公式,全部以量子态重组成了生日贺词。
"许愿吧。"林衔月轻声说。
烛火在林枫妍眼底跳动。
她闭上眼睛的刹那,观星潭对岸突然升起无人机群,机群携带的磷光剂在夜空中绘出巨幅天秤座星图。
更远处,北辰天文台的激光束穿透云层,与星寰大学法学楼顶的探照灯交汇,在云幕上投映出《时间简史》第237页的内容——
那页被无数人翻阅过的纸张上,铅笔圈出的段落正是关于星辰轨迹的不可复制性。
夜风转向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蜡烛的二十缕青烟没有消散,而是在量子晶体阵列的引导下螺旋上升,与无人机洒落的磷粉混合,凝结成肉眼可见的固态光带。
这条泛着蓝光的"星桥"横跨整个观星潭,连接起现实与记忆的彼岸。
阮听枝突然按住琴弦。
大提琴箱里的监测器发出急促蜂鸣,频率图谱显示接收到异常信号——
来自青霭峰方向的电磁波,正以摩斯密码节奏重复发送「生日快乐」。
林枫妍摸出手机,屏幕自动跳转到七年前的照片:少年们在天文台车库前合影,黑板上未完成的公式如今正在北辰实验室重现。
程砚知打开最後一个礼物盒。
里面不是实物,而是一组坐标:输入星寰图书馆的检索系统,会定位到《天体物理年鉴》中林枫妍发表论文的那一页。
纸页间夹着泛黄的便签,沈栖迟的字迹已经褪色:「当观测者改变,星辰的轨迹也会不同」。
当最後一支蜡烛燃尽,夜风卷着蜡油的气息掠过潭面。
悬浮的星桥开始量子隧穿,光粒如细雨般坠落,在每个人肩头留下转瞬即逝的蓝痕。
林枫妍摊开手掌,一粒磷光恰好停在掌心,显微镜下能看到蚀刻的星图——那是明年今日的夜空预言。
"所有精心计算的轨迹,都抵不过观测瞬间的心跳扰动。"
——林枫妍吹灭蜡烛时,落在观星潭日记本上的蜡泪痕迹
"所有星辰都是迟到的礼物,而我们是彼此的人间坐标。"
——林枫妍吹灭蜡烛前的最後一念
"二十岁的星光,足够照亮所有未完成的约定。"
——林枫妍写在生日卡片上的话
"星光会迟到,但从不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