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缭随即附和:"军不可一日无帅,正如国不可一日无君。"
群臣见状纷纷跪请:"臣等附议!"
嬴政步下玉阶:"帅位人选确实令人头疼二位将军可堪此任?"
杨端和与内史腾连连叩:"臣等才疏学浅,不敢当此重任!"
秦王扶起两位老将:"二公乃国之栋梁,可有人选举荐?"
王翦与蒙武对视一眼,谨慎答道:"军中良将如云,陛下慧眼如炬,自有明断。"
殿中又陷沉寂。
片刻后,嬴政突然开口:"王贲如何?"
王翦急忙出列:"犬子虽能统兵二三十万,然六十万大军非其所能驾驭。"
秦王意味深长地看了老将军一眼,后者苦笑着退回班列。
[“王上三思,我那不成器的儿子虽能统率二三十万秦军,但六十万大军绝非他能驾驭。”蒙武将军急忙进谏。
嬴政眉梢微挑,心道这老将军连推辞之词都与王翦如出一辙。
“唉,孤竟为大秦感到忧心。六十五万虎狼之师,竟寻不出一位统帅之才?诸位爱卿可信这等荒唐事?莫非我大秦当真人才匮乏至此?看来唯有寡人御驾亲征了!”
李斯俯跪地,暗中揣度君王真意。当听闻"亲征"二字时,顿时豁然开朗。
“臣愿举荐一人,定能担此重任!”
“讲。”
李斯抬起头来:“长公子扶稣!”
“荒谬!”嬴政怒喝一声,转身欲离。
李斯心中暗喜,眼角瞥见尉缭正对他微微颔。
“孤自己的儿子孤最清楚。王贲、蒙恬皆可为他师长,区区孺子焉能统领六十五万雄师?廷尉此言岂非儿戏!”
“王上容禀。公子仁德布于四海,曾独闯战阵以唇舌止戈,令大秦兵不血刃取临淄;公子谋略群,深谙六国积弊,收服齐地民心易如反掌;公子爱民如子,天下称颂。若遣公子赴高唐,既显我大秦止战诚意,若齐人不从,则我师出有名。况且齐王岂敢违逆天命?”
李斯渐入佳境,暗自惊奇自己今日口才竟如此了得。
“公子身为储,足代王上威严。以公子之尊,诸将谁敢不服?此战必胜!”
淳于越等儒生立即附和:“长公子代父出征合乎天道。顺天应人,大事可成!”
武将们面面相觑,旋即醒悟:这些儒生分明是要为扶稣积累军功,为日后继位铺路。好一群老谋深算之辈!
“军国大事非同儿戏。若有闪失,寡人何以面对六十五万将士的亲族?扶稣虽有小才,终非帅才,另择人选!”
嬴政回座沉吟。
王翦与蒙武交换眼神,突然跪地:“老臣以性命作保,扶稣公子确是最佳统帅人选。有公子坐镇,三军同心,仁义之师必胜!”
“这”
嬴政轻叩王座扶手,显出迟疑之色。
见两位元老跪请,满朝文武纷纷拜倒:“臣等附议!”
秦王见状,缓缓离席起身。
"传寡人诏令。"
喜欢大秦:改写历史,拓万里江土请大家收藏:dududu大秦:改写历史,拓万里江土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