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该启程了!蒙恬将军已近函谷关,一旦过了函谷关,便是咸阳!”
“是啊,咸阳……”扶稣勒马望天。
咸阳,大秦的帝都,自己终于要亲眼目睹它的雄姿了。还有父王、母妃、清秋,以及那些在记忆中若隐若现的弟弟妹妹们,熟悉却又陌生。
一年的征战让他渐渐融入了这个世界,然而临近函谷关时,竟莫名生出一丝近乡情怯之感。
这情绪,来得毫无缘由。
“驾!”
函谷关通往咸阳的官道上,游骑与一支队伍擦肩而过。
为之人骤然勒马:“是我大秦斥候!想必是公子的大军即将抵达咸阳,我们得加,务必把咸阳的消息尽快带回!”
“全力赶路!”
三人皆着黑衣,领头的正是扶稣的贴身内侍——王犊子!
那队十人斥候风尘仆仆,疾驰入咸阳东门。
“大秦王师即将班师回都!大军已抵函谷——”
“大秦王师即将班师回都!大军已抵函谷——”
斥候快马奔至咸阳宫前,翻身下马,呈上一卷竹简。
“大军已至函谷关,公子命我等向王上禀报!”
宫门侍卫接过竹简,快步踏入咸阳宫。
此刻,秦王正于御书房内议事。
下站着的,正是曾在宴席间锋芒毕露的李斯与尉缭。
“都别拘礼,说说看。”
“王上,臣等已尽言,核心不过一句——推行郡县制!”
“郡县之事孤已了然,地方政务自有安排,关键是朝堂结构!”
“臣以为,地方不可分权,更需独揽!天下诸事皆决于王上一人,方能彰显至高威权!”
“具体章程呢?”
“这……臣等不敢僭越!”
秦王扫视二人,嘴角微扬。
“孤欲设三公,三公之下分置九卿,统管帝政、农桑、、学林、刑罚及王族事务!”
“地方则行郡县制!”
“王上圣明!只是……三公人选尚未明晰?”
“孤拟设丞相、御史大夫,原国尉改称太尉,此即三公!”
“御史大夫与太尉,孤已有定夺,唯独丞相一职,尚在斟酌。”
“李斯,依你之见,何人可担此重任?”
“丞相乃国之重器,臣岂敢妄议!”
“直言无妨,此处仅你我君臣三人。”
“臣以为,王绾大人与隗状大人多年来为秦尽心竭力,可任左右丞相!且二人本就执掌秦相之职,如此安排,更利朝堂稳固。”
“哦?你当真如此想?”
“臣肺腑之言,绝无虚饰!”
正此时,赵高悄然而至。
"王上,大秦王师已抵达函谷关,这是公子扶稣的文书!"
"竟如此迅?消息传来不过三日,他岂能这般迅捷?"
"既至函谷,距咸阳仅一步之遥。传丞相,召集群臣,随寡人出城相迎!"
"遵命!"
"臣等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