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永昌!王上永昌!"
"大秦永昌!王上永昌!"
"传寡人诏令:为彰我大秦止戈之志,着令收缴六国兵刃,悉数运抵咸阳,尽数熔毁!"
"锻造农具,昭显我大秦永熄战火之决心!"
"王上圣明!"
"王上圣明!"
震天的欢呼声中,扶稣神情恍惚。
天下太平,永罢兵戈,这确是万民夙愿。
父王在如此盛典上宣布销毁兵器,必得天下归心。
收藏兵甲,牧马南山,历代王朝一统天下后皆有此举。一则昭示太平盛世的到来,二则收揽民心。
只是此举,恐怕会激起六国遗族的愤懑之情
"国尉大人!"
"臣在!"一位气度不凡的中年官员缓步上前。
"这五十万大军交由你安置。今夜,寡人命内府备好酒肉,犒赏三军!"
"将立功将士名册呈上,寡人将额外赐予钱帛嘉奖!"
"臣领命!"
扶稣侧目打量着这位身着黑色朝服的官员,正是大秦国尉尉缭!
说起此人,堪称当世人杰。机遇、人脉、才干,无一欠缺。入秦不过短短时日,便从布衣之身跃居国尉高位。
尉缭祖籍魏国大梁,精通兵法韬略。这位杰出的军事家深谙:"海内诸国,唯秦最强;天下归一,非秦莫属"
唯有投身秦国,方能尽展毕生所学。
尉缭初至咸阳,恰逢秦王废除逐客令。凭借过人才能,深受廷尉李斯赏识,两人惺惺相惜。
当时李斯刚以《谏逐客书》立下大功,正值秦王宠信之际。经其举荐,尉缭得以面见秦王。
朝堂之上,面对威严的秦王,尉缭倍感压力。
但他明白,此行正是施展抱负之时,必须把握良机。
"尉缭先生,寡人的廷尉对你推崇备至,称先生有经纬天地之才!"
"李斯大人过誉了。外臣不过多读了些兵书战策,略通军阵之事罢了。"
"先生过谦。仅此二端,天下能通晓者已寥寥无几,先生堪称当世英杰。不知先生如何看待如今天下大势?"
他心知,秦王的考验,即将开始。
战国风云:
"以秦国如今之强盛,列国诸侯不过如同郡县官员。臣唯恐诸国结成合纵联盟,突然难,这正是智伯、夫差、齐缗王败亡的原因。"
昔日晋卿智伯独揽大权,其势远韩、赵、魏三家。然而他过于轻敌,在晋阳城下逼迫韩、魏围攻赵氏时,反被三家联合所灭。
吴王夫差曾大败越王勾践,令其屈身为奴。但他不听伍子胥谏言,频繁用兵且疏于防备。当吴军北上与晋国争霸时,勾践趁机灭吴。
齐缗王继承威王、宣王奠定的基业,却穷兵黩武致使国力衰败,终被乐毅率领五国联军攻破,几近。
尉缭列举这三例,正是要警示秦王:即便秦国强大,若六国合纵攻秦,必将陷入危局!当趁诸国疲弱之时全力出击,若待其恢复元气,天下归属便难以预料了!
"妙!先生此言深得寡人之心!不知先生有何良策,可助我大秦一统天下?"
"启禀大王,六国国力不济,若要攻秦必先合纵。我方则应施行连横之策。重点收买六国权臣,以封邑,使其为我所用。大王当不惜重金贿赂各国丞相,既可离间君臣,又能挑起诸国猜忌。如此不费一兵一卒便可削弱诸侯,破坏合纵!"
尉缭侃侃而谈,秦王为其才华折服。这套金钱连横之策与李斯的谋略相得益彰,深得秦王赏识。后来事实证明,此计确实高明。
然而随后生戏剧性一幕:秦王为留住尉缭,给予规格礼遇。相见时身着相同服饰,饮食无别,常亲自出殿相迎,待如至交。这般待遇连老臣王绾、当红的李斯都未曾获得。
尉缭却心生惶恐:自己一介布衣骤得殊荣,恐难持久,反招祸患。更觉秦王虽礼贤下士,却暗藏吞并天下的霸气。此类枭雄为达目的可不择手段!
遂连夜出逃。秦王闻讯衣衫不整冲出大殿,急令玄鸟卫追回。尉缭行至函谷关即被截获,"请"回咸阳途中,他战战兢兢,深恐因私逃获罪。
咸阳宫朝会之时,尉缭风尘仆仆归来。秦王非但不计前嫌,反而亲自迎至殿门,执其手共入朝堂。当殿颁诏,拜尉缭为大秦国尉!
一介白衣顷刻位列三公,这般恩遇古今罕有。尉缭感念秦王知遇之恩,当即立誓效忠,成为秦王心腹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