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一叶书库>大秦:改写历史,拓万里江土 > 第88章(第1页)

第88章(第1页)

他本欲主动求见,奈何军中除少数将领知晓其身份外,其余将士皆不知情。公子高更不敢自曝身份——若传入父王耳中,后果不堪设想。

这般处境令他进退维谷。以区区士卒身份求见军团主帅,无异痴人说梦,唯有苦等。

这日,营帐却来了位不之客。

"大秦南方军团轻甲军第七营士卒秦高,参见将军!"公子高忍着伤痛起身行礼。

"使不得!公子如此岂不折煞末将?"李信连忙摆手。

"末将不敢。军中自有军规,秦高既为士卒,自当恪守。"公子高言辞铿锵。

这番话令李信莫名耳熟,莫非在何处听过?

李信忽而恍然。

这与长公子昔日在历下军营的言论何其相似!想来诸位公子都受过相同的师承教导?

不过长公子是王上钦点的监军,而五公子却是被王上贬为士卒。虽同为公子,军中地位却有云泥之别。

竟自称秦高?

王上身边那个宣读诏令的近侍,似乎名叫赵高?若按秦国宗室规矩,公子高确实也可称赵高

此念头刚起,李信便暗自摇头。这等荒唐想法想想便罢,万万说不得出口。

见公子高态度恭谨,李信颔道:"公子有此志向,建功立业指日可待。"

"谢将军勉励。只是末将初入行伍,诸多事宜尚需学习,还望将军指点。将军当年孤军伐燕立下功,实乃我等楷模。"

关于齐地之战,将军仅率一支偏师便固守齐都,稳若磐石,实乃我大秦年轻将帅之楷模!秦高以将军为荣。

"公子过誉了,全是侥幸罢了。"

"在下却深信此非运气,而是将军真才实学,令人叹服!"

李信眼角微颤,这公子高倒有几分本事,这般言辞若教不明就里之人听了,怕真要被他唬住。王上膝下几位公子,果然个个都不是易与之辈!

"公子不必客套,想必知晓李某此番来意?"

"莫非是为遇袭之事?"

"正是!"

"区区小事何足挂齿?不过遭遇些山野蟊贼罢了。只是奇怪,大秦驿馆官道之上竟有匪患,莫非我朝对地方治安竟松懈至此?"

"绝无可能!公子所行乃官道要冲,关系官员往来、粮秣转运、军情传递,方圆百里山匪早被荡平,岂会有漏网之鱼?既非匪类,那究竟何取公子性命?知晓公子被贬者应当不多临行时长兄还特设宴饯别"

李信眉心微蹙,公子高话里话外似在将矛头引向咸阳,不妨试探一二:"公子之意,莫非此次刺杀与咸阳有关?"

"将军慎言!咸阳城中皆是至亲骨肉,岂会有人加害于我?此话有失妥当。"

好个伶牙俐齿的公子高!

"此事既出,南方军团必当奏报王上。公子可有话需转呈?"

"不必了。如今我不过一介白丁,区区士卒负伤,怎敢惊动王上。"

"公子此言差矣。您终究是王嗣,呈报乃臣等本分。今日特来询问详情,好如实禀明。"

"当真无事。此等小事,实在不必惊动父王。"

李信闻言挑眉——方才还一口一个"王上",此刻倒想起称"父王"了?

"公子,您毕竟是王上血脉。职责所在,还望体谅。"

"若论职责那便请将军带句话吧:

儿臣顽劣,未能在父王膝前尽孝,然报国之志不灭。愿为大秦开疆拓土,哪怕只当个马前卒,也要让我秦旗飘扬南方!

自知屡屡犯错,多亏父王与长兄宽仁,才保得残躯。若需儿臣性命,大可明言,何须暗箭伤人?

唯有一事相求——儿臣母妃与此无涉,恳请父王莫要牵连于她!"

语毕,公子高已是泪落如雨,哽咽难言。

李信站在一旁,神色犹豫。他心中暗想,公子高这段言辞若仔细推敲,内里深意颇值得玩味。

待公子高情绪稍稳,李信开口问道:"公子,就这些内容?"

"正是。对了,为免李将军劳神,我已将所言尽数写于简上。"公子高取出一卷竹简递与李信。

李信接过竹简:"下官明白了。"

"此事便托付将军了。"

回到营帐,李信展开竹简细看,上面果然写着方才那段话,还加盖了公子高的印信。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