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一叶书库>大秦:改写历史,拓万里江土 > 第102章(第1页)

第102章(第1页)

"早用完了,现在只想看着你吃。"

被这样盯着瞧,清秋的动作越拘谨,每口饭菜都细嚼慢咽,尽显闺秀风范。

"没个正经!"清秋嗔怪地瞪了他一眼。

"此言差矣,这分明是欣赏之意。"

"公子,这几日我想回王府探望父亲,可否陪我同往?"

"王府?当然可以。王老将军就在咸阳,你想何时去都行。"

"许久未见到父亲了,不知他近来可好"

清秋眉间浮现忧色。大朝会那日,她站在王族女眷中,亲眼目睹父亲重披战甲为陛下护驾。满朝文武只见两位老将的凛然威风,而她看见的却是王翦英雄迟暮的身影。

父亲年事已高,却仍怀着一腔执念。清秋心知肚明,这份挂念让她既不忍劝阻,又忧心忡忡,左右为难。

二人闲谈间,时光悄然流逝。察觉到清秋心事重重,扶稣便想方设法逗她开怀。

这等淡淡的闲适光景,却是多少人求而不得的奢望。

"报——燕将军求见!"

"燕锦书?他来找本王何事?"

"说是有要事禀报。"

"公子先去忙吧,政务要紧。"

"嗯。"扶稣起身离去。

正堂上,那位以"儒将"着称的燕锦书早已等候多时。只是这儒雅之名,与他魁梧的体格着实不太相称。

见扶稣驾到,燕锦书抱拳、躬身、行礼,动作如行云流水,恭敬之态一如既往。

虽然扶稣并不赞同他这般过分谦卑——堂堂边关大将如此卑躬屈膝成何体统——但不得不承认,这套礼数确实管用。

"末将燕锦书参见王上!"

"免礼。燕将军这般急切,想必是要紧事?如今可是陛下钦定的休沐之期。"

"呃大事,确实是大事!王上,咱们大秦铁骑是不是该开始选拔新人了?"

"哦?燕将军比本王还着急啊。既然你提出来了,定然是有所准备,说来听听!"

-----------------

"禀王上,末将准备虽不充分,但对北方军团倒是了解颇深。如今驻扎咸阳城外的北方军团五十余万众,其中人才济济!"

"近日太尉府传来军令,要将城外驻军悉数调往蓝田大营休整,再行划分归属。这五十万人里,北方军团应该能分得大头。"

"这是自然。镇守北疆的军队,人数自然要占优。其次便是卫戍关中的京师驻军,既要护卫咸阳,必然也要精锐尽出。"

"如今关中卫戍军团以原都尉军为主力,十万之众尚嫌不足,应当会从这五十万人中再抽调十万精兵镇守京师。"

帝国之都

咸阳作为大秦帝国的核心所在,历来就是王朝命脉所在。但凡有雄心壮志的臣子,都会将目光投向这座巍峨都城。若是都城被破,王朝气数也将随之终结。

昔日大秦为荡平六国,调集了百万雄师。如今四海归一,镇守各地的军团仍是规模浩大。即使始皇帝陛下雄才伟略,对咸阳卫戍也丝毫不敢松懈。若是地方生变而京畿空虚,实乃致命隐患。因此扶稣可以断定,咸阳驻军必不少于二十万之众。

"如此看来,我们的选择实在有限。燕将军既曾任骑军统领,对大秦铁骑最是了解。孤有一事相询:如今我大秦尚有多少战马可用?"

"回禀王上,骑兵战马主要分布在陇西、关山草原及北地郡一带。大秦立国之初便有游牧传统,养马之事从未荒废。末将升任骑军副将后,要查点的就是马匹数量。目前各处马场总计不过十万匹。"

"仅有十万?这是现有的极限数目?"

"若是全力蓄养,至多可达十二万匹。"燕锦书答道。

"也就是说,即便将骑兵扩充至十万之众,战马尚且不敷使用,更遑论其他?"

"确实如此。若要远征匈奴,深入草原作战,每位士卒至少需配备三匹战马。十万大军便要三十万匹战马,即便倾尽国库也难以支撑。"

"那最少也需两匹战马。长途奔袭时,将士尚可咬牙坚持,但马匹驮着重负,若倒毙途中,我骑兵便会沦为无牙之虎,任匈奴人戏耍。因此每人两匹战马实乃最低要求。"

扶稣陷入沉思。历经连年征战,大秦尚能保有十万战马已是难能可贵。但要荡平漠北,这个数字还远远不够。他展骑兵的宏图伟业,不仅针对匈奴,更着眼于广袤的北方疆土。

最直接的办法莫过于夺取匈奴牧场,但当下骑兵尚未整备完毕,北方军团也未做好准备,此计难以施行。

看来只能另辟蹊径。既然朝廷难以承担养马重负,或许可以尝试将部分压力分散于民间。只是不知此法是否可行。

"将士们的编整事宜,过几日再去查看。眼下需先等父王的诏令,待关中军团建制确定后,余下事项再与蒙恬将军商议。"扶稣的手指轻叩案几,"孤记得先前骑兵都由蒙恬将军整编过了?现有多少人马?皆是能即刻出征的精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燕锦书抱拳回禀:"约有三万余人,都是百战老兵,骑射技艺纯熟。若再配齐军械装备,战力至少能提升三成。"

"总算还有些底子。"扶稣微微颔,"兵源倒不必忧虑,关键在于骑兵将领。如今高层将领就你我二人,堂堂大秦骑军总不能靠主帅副帅大眼瞪小眼来决策?"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