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一叶书库>大秦:改写历史,拓万里江土 > 第104章(第1页)

第104章(第1页)

他一掌拍在案上,震得满堂肃然。

众文臣暗暗交换眼神——不北伐,只守边?这可不似陛下的作风。匈奴选登基之日挑衅,他竟能忍下?

方才李斯等人最忧心的,便是皇帝盛怒之下仓促北伐。草原茫茫,若无周全准备,大秦再强也耗不起。何况民生凋敝,经不起折腾。听到皇帝决断,众人总算松了一口气。

一名老臣出列道:“若不北伐,老臣建议调咸阳驻军北上,屯田戍边。此举亦可为日后大计铺路,不妨趁早施行。”

北境屯田策

王绾轻抚长须,缓步出列:"启禀陛下,数十万大军驻守北疆,粮草供应当其冲。如今国库粮储有限,若全部依赖中原输送,恐难以为继。老臣以为,效仿南方军团屯田之策,方为上计。"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殿中群臣:"昔日屠睢将军南征,便依陛下旨意屯田练兵。除初始调拨些许军粮外,后续全凭自给自足。更难得的是,在灭国大战时,南方军团还能调出余粮支援前线。此等良策,何不用于北方?"

"北方虽不比南疆沃土,但只求自给自足,总好过仰赖千里转运。诸位当知,若南方战事再起,北疆一粒粮食都难指望。"王绾说着,目光转向武将队列。

太尉出言质疑:"丞相所言虽是良策,然北方与南疆大不相同。南方越人畏我大秦天威,从不敢轻举妄动。可匈奴骑兵来去如风,若屯田遭袭,边关将士岂非要忍饥挨饿?"

"正因如此,"王绾抚掌道,"北疆主帅更需智勇双全之人担纲。"

话音未落,满朝武将目光齐集蒙恬身上。蒙恬只觉后背烫,心中暗叹:"好一招请君入瓮!这些同僚偏在此时看我,莫不是与丞相同谋?更可恼那匈奴人,早不来晚不来"

始皇帝忽然朗声大笑:"丞相不必多虑,北疆主帅朕早有决断,正是蒙卿。方才众卿眼光,足见英雄所见略同。"

群臣纷纷颔,齐声赞道:"陛下明鉴!"

扶稣与王贲对视一眼,暗自感慨:这烫手山芋终究还是落到蒙恬肩上。既要防匈奴铁骑,又要自耕自足,朝廷不给半点粮饷支持。放眼大秦,能担此重任者,舍蒙恬其谁?

想来后世称北疆雄师为"蒙家军",正是由此而起。从一穷二白到威震边关,这段传奇,注定要载入史册。

始皇帝微微颔。

“蒙恬!”

“末将在!”

“丞相所言,你可听清了?”

“末将明白,与南方军团屯驻类似,过渡期的粮草之后,便需自行筹措,想要的,只能凭本事在北方获取。”蒙恬答道。

“话虽如此,但也非绝对。记住,若北方无战事,朕不会拨给你一粒粮食,因为南方战场的供给必须优先保证,所有粮草都将全力支援屠睢的大军。”

“反之,若大秦决定北伐,你的军需自不必忧虑,朕必倾力相助。而今北方军团即将开赴边境,短期内朝廷给予的支持或许有限,但你的担子,很重!”

始皇帝指尖轻叩皇座,目光落在蒙恬身上。这位他最倚重的大将,蒙家兄弟向来是他的臂膀。此刻,他需要一个明确的答复,以解北方之患,方能全力南征百越。

---

始皇帝凝视蒙恬,静候回应。

朝中众将,唯蒙氏兄弟能让他毫无保留地信任。二人深受器重——长兄蒙恬执掌关中兵马,手握实权;其弟蒙毅官居上卿,朝夕伴驾,协理政务。一军一政,堪称蒙家双杰。

“陛下欲令臣将大秦边关筑成铁壁,使匈奴再难南下。”蒙恬正色道。

“正是!朕问你,能否办到?”

“若要长城防线固若金汤,臣需陛下解答三问。”

“三问?哈哈,只要边境无虞,爱卿但问无妨!”

蒙恬上前一步,拱手道:“若得解答,臣以性命担保,北境永宁。”

“讲!”

“其一,北方军务,臣可否独断?”

“准!”

“其二,若遇战机,可否不经咸阳,自行出击?”

“准!只要利于我军,屯田或以战养战,皆由你定!”

“其三,边境长城支离破碎,臣欲将赵、燕、韩旧城连为一体,横贯东西,建成万里屏障。匈奴再狡,亦难突破。此策,需陛下定夺。”

“连接三国旧长城?”始皇帝眉峰微蹙,“此工程浩大,难度不亚于北方屯田。”

“陛下,此举耗费民力物力,恐不逊于北伐啊!”丞相王绾出言提醒。

"修筑边防长城确实是个良策。至少有了这道屏障,后方百姓可以安居乐业,不必像现在这样日夜惶恐匈奴骑兵突袭。凭借这座长城,匈奴人再难越过我军防线——可以说,长城一成,匈奴之患便不足为虑。"

"诚如丞相所言,这项工程耗费巨大。毕竟要在绵延千里的边境筑城,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但益处同样显着。"

"咸阳距边境太近,犹如镇守国门。当年义渠就是北方大患。若咸阳守备空虚,匈奴铁骑南下,可直抵城下。有了这道长城,咸阳就能免受北方威胁!"太尉尉缭陈述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太尉所言极是。"李斯接话,"修筑长城对秦国益处有三:其一可安定边郡民生;其二工程循序渐进,不必劳师动众。在当下时局,确实比北伐更为稳妥。"

"廷尉的意思是温水煮青蛙?"尉缭调侃道。

李斯意味深长地看了尉缭一眼:"虽是慢火,煎熬的却是匈奴。待南方平定,我大秦自可腾出手来,给匈奴致命一击!"

"二位且慢谈这些长远之计。"王绾打断道,"当务之急是要确定修筑方案——是征调徭役还是动用刑徒?总该有个章程。"

"丞相此言差矣。"李斯从容应对,"我等只负责建言献策,具体实施自然由丞相府定夺。政令之事,岂能越俎代庖?"

王绾与隗状交换眼神,心知肚明:这两人动动嘴皮子就捞得清名,苦差事却要他们来扛。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