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一叶书库>[三国]金手指是看广告 > 第83章 83 边郡之难非朝夕可解(第4页)

第83章 83 边郡之难非朝夕可解(第4页)

他沉吟片刻,才缓缓开口:“阁下所虑极是。边郡之难,非朝夕可解。若欲破局,窃以为,当因地制宜,恩威并施。其一,需得强兵以为後盾,无兵则无威,政令难出州府;其二,当择贤能廉吏,下放实权,严考核,重奖惩,破格用人,不拘一格;其三,亦需与地方势力周旋,分化拉拢,寻其利弊,徐徐图之,不可操之过急……”

他的语速依旧不快,条理清晰,显然是深思熟虑过的。

虽然言语间仍有保留,但其见识和思路已经显露无疑。

谢乔心中大定,果然是他!这思路,简直是为凉州量身定做。强兵丶用人丶处理地方关系,都是她正在头疼或者即将面对的问题。

“先生高见,发人深省。”谢乔诚恳地说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毛玠摆摆手:“阁下谬赞。不知阁下高姓大名?”他有些好奇她的身份。

“在下不过府君帐下一小吏,今日随侍左右,偶闻先生高论,一时技痒,唐突请教,还望先生勿怪。”谢乔含糊其辞,并不透露身份。

毛玠见她不愿多说,也知趣地不再追问,只点了点头。

此时,刘备那边的小风波已经平息,文会重新开始。

谢乔向毛玠告辞,回到了自己的角落。

她看着毛玠重新坐下,又恢复了那副沉默寡言的样子,仿佛刚才那番精辟的论述并非出自他口。谢乔心中暗笑,这毛玠,果然是个低调的实力派。

梁园文会的名声,在此次之後,愈发声名远播。人们不仅谈论《梁园赋》的惊才绝艳,也开始津津乐道这里开放丶务实的讨论氛围。

越来越多的人,不仅仅是豫州本地的士子,甚至一些更远地方,听闻消息的读书人,也开始动身,想要来梁园一探究竟。

谢乔望着渐渐散去的宾客,尤其是毛玠那并不起眼的背影,心中一块石头落了地。

人才,正在慢慢聚集。

她知道,这才只是个开始。

梁园文会後,谢乔并未立刻去找毛玠等人。人才难得,尤其是这种有真才实学又低调的,更需耐心。她先将此事记下,只需寻更合适的时机。

相府的日常事务依旧繁忙,但有了周密丶阎忠丶刘备等人分担,谢乔需要自己处理定夺的部分其实并不多了。

周密心思缜密,擅长处理繁杂的文书和人事调动。阎忠原为信都令,老成持重,对地方政务颇有见地。刘备,处理起民事纠纷来也头头是道,待人接物更是让人如沐春风,引得不少吏员暗中称赞。

谢乔乐得清闲,只需在关键决策上把关,大部分事务都放手让他们去做,这算是一种锻炼和考察。

宁陵邬那边,虞仲和杜奉仍旧奉命操练军士。杜奉虽不足全信,但可以服衆,而虞仲则像一把悬在杜奉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时刻监督,预防杜奉拥兵自重,生出异心。

谢乔偶尔会潜去坞堡外围转转。远远望见军士训练刻苦,精神饱满,坞堡内的工匠丶农户各司其职,与周遭村落的百姓相处也颇为融洽,甚至由于免去头税之後,百姓甚至主动送些自家种的菜蔬给坞堡,这让她欣慰。

至于莽苍山城寨,她分几次上山,将通过【签到】获得的神奇土壤布置在空地上。

效果是显着的,原本贫瘠的山地,如今土豆丶红薯丶玉米这些高産作物长势喜人,一茬接一茬地收获,堆满了几个的仓库,几乎成了她的粮食种植基地,且由于地势险峻,易守难攻,极其安全。与此同时,谢乔有计划地将城寨中的一部分人,特别是那些经历战乱丶身体孱弱的老弱妇孺,挑选出来,分批转移到凉州安置落户。他们需要更安稳宽敞的环境休养生息。

唯一让谢乔有些挂心的,是派去青州收拢黄巾的张梁。

数月过去,一点消息也没传回来,更别说带回黄巾军民了。青州黄巾势大,情况复杂,谢乔不由得有些担心他是不是遇到了麻烦。

好在【角色】模块里,张梁的状态一直显示“健康”,这让她稍稍安心,推测或许是过程不太顺利,有些曲折。她现在能做的,就是耐心等待。

基业的摊子铺得越来越大,各行其是,各司其职,使这台机器有条不紊地运转着。发育需要时间,让子弹飞,让酵母发酵。谢乔适时地利用[寿命],往後拉动时间线,度过了许多无聊的时光。

这种“快进”的感觉,让她这个习惯了现代快节奏的社畜重新感到了一丝微妙的熟悉。

与此同时,睢阳东市,其繁华程度与日俱增,几乎是一日一个样。

梁园不同主题的文会接连筹措,名声早已不限于豫州,那些与会士子回到家乡後的口耳相传,更是最好的宣传。

原有的市集范围早已不敷使用,谢乔下令向外扩建。

新铺就的石板路干净整洁,两侧商铺鳞次栉比,南来北往的商贾云集于此,带来了各地的丝绸丶瓷器丶香料乃至一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儿。空气中弥漫着牲畜的气味丶讨价还价的喧嚣声丶以及各种食物的香气,一派勃勃生机。

不过仅仅出售原材料,利润有限。谢乔便令麾下,在东市最显眼丶人流量最大的十字路口支起了一个大摊子,专卖一样新奇吃食——油炸土豆。

在这个时代,辣椒尚未传入,百姓口味普遍清淡,但这并不妨碍土豆的魅力。

当切好的土豆条被投入滚烫的油锅中,发出“滋啦”的声响,那独特的丶带着淀粉焦化的香气便开始霸道地扩散。炸至金黄酥脆後捞出,沥干油分,趁热撒上细盐和从西域商人那里购来的孜然粉,香气更是猛增数倍,足以让半条街的人都忍不住抽动鼻子,循味而来。

“嚯!这摊子卖的什麽?香得人走不动道!”

“好像叫……土豆?闻所未闻,看着黄澄澄的,不知味道如何?”

“管他呢,先来一份尝尝!大哥,怎麽卖?”

摊位前迅速排起了长龙,队伍里有短衫赤脚的力夫,有挎着篮子的妇人,也有好奇张望的小童。甚至一些路过的士人,本来还端着架子,闻着味儿,看着别人吃得香甜,也忍不住偷偷咽了口唾沫,最终还是让随行的仆役上前去买一份回来。热乎乎的炸土豆用简单的油纸包着,烫手却又让人舍不得放下,顾不得仪态,直接用手抓着送进嘴里,那外酥里糯的口感,加上盐和孜然的调味,瞬间征服了食客的味蕾。

“唔……好吃!真香!”

“外皮焦脆,里面却软糯得很,这口感绝了!”

“就是有点烫嘴……嘶……不过瘾,再来一份!”

一时间,吃炸土豆成了睢阳城里最新的风尚。

这新奇吃食不仅风靡市井,连一些小型的文人雅集上,都有人将其作为谈资,讨论其风味与新奇之处,俨然成了一种时髦。

没几日,一份写在竹简上的“诗作”被呈送到了谢乔的案头。

她有些好奇地展开,定睛一看,差点没笑出声。

竟是一首咏叹炸土豆的打油诗。

文辞算不上华丽,平仄格律更是无从谈起,有些地方甚至显得颇为粗陋直白,但却朗朗上口,字里行间那股子对炸土豆的真切喜爱和惊叹感,却是扑面而来,鲜活得很。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