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一叶书库>女帝,从招聘诸葛亮开始 > 第126章 妖言惑衆 此战需合衆人之力方能取(第1页)

第126章 妖言惑衆 此战需合衆人之力方能取(第1页)

第126章妖言惑衆此战,需合衆人之力,方能取……

数万大军在官道上蜿蜒前行,宛如一条钢铁巨龙缓缓游动。

正午的阳光照射在士兵们的铠甲上,反射出冷冽的寒光,远远望去,整支队伍仿佛笼罩在一层银白色的雾气之中。铠甲摩擦的金属声丶整齐划一的脚步声丶战马偶尔的嘶鸣声,汇成一片肃杀的洪流。

卢志云端坐在中军大纛下的战马上,腰背挺得笔直,如同一柄出鞘的利剑。他四十有五,面容刚毅如刀削斧凿,眉宇间刻着深深的皱纹,那是二十馀年军旅生涯留下的印记。他的眼睛不大,却炯炯有神,此刻正远眺着松阳方向,目光如鹰隼般锐利。

“报——”

一名斥候飞马而来,在卢志云马前勒住缰绳,“啓禀将军,前锋已至松阳三十里外,未遇敌踪。”

卢志云微微颔首,挥手示意斥候退下。他的副将赵德勒马上前,低声道:“将军,看来叛军龟缩城内,不敢与我军野战。”

“未必。”

卢志云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传令下去,全军戒备,不可轻敌。”

“是!”赵德抱拳领命,转身高声传达军令。

卢志云的目光扫过行进中的军队。

这支卢家军是他一手带出来的精锐,每一个士兵都经过严格挑选和训练。他们行进时队列整齐,鸦雀无声,只有铠甲与兵器偶尔相碰发出的清脆声响。

这种纪律不是靠严刑峻法维持的,而是源于士兵们对主帅的敬重与信任。

卢家军的威名不是虚传。三年前平定边疆叛乱时,他们曾以一万破三万,去年镇压土匪,更是创下全歼敌军的战绩。

老皇帝亲赐铁血忠魂的匾额,悬挂在卢府正堂。

想到这里,卢志云下意识摸了摸胸前的密旨。这是新皇帝亲笔所书:“松阳叛军,妖言惑衆,务必尽数剿灭,以儆效尤。”字迹力透纸背,显示出皇帝对此事的重视。

然而,卢志云的眉头却越锁越紧。他从怀中掏出两份截然不同的情报,再次对比起来。一份是朝廷发来的军报,将松阳叛军描述为乌合之衆丶流民匪类,声称他们蛊惑百姓,图谋不轨。而另一份则是他派心腹暗中查探所得——松阳县内百姓安居乐业,市井繁荣,甚至比许多朝廷直接管辖的州县更为秩序井然。

“将军,前面就是条河,是否让士兵们稍作休整?”赵德的声音打断了卢志云的思绪。

卢志云擡头看了看天色,点头道:“传令全军,河边休整一个时辰。派出双倍哨戒,不得松懈。”

军令如山,数万大军立刻有条不紊地停下脚步。士兵们按照建制分散在河边,有人取水,有人检查装备,有人抓紧时间小憩,却无一人高声喧哗。这种纪律让卢志云感到一丝欣慰,但心中的疑虑却挥之不去。

他独自走到河边一块突出的岩石上,远眺松阳方向。那里是他此行的目标,也是困惑的源头。

他不由得想起之前经过的一个县,县令领着县丞丶主簿等一干官吏候在城门外,官袍整齐,神色却掩不住惶恐。见卢志云策马而来,县令连忙上前,深揖到地:“下官恭迎将军!粮草辎重已备齐,请将军查验。”

他微微颔首,目光扫过堆放在一旁的麻袋——米粮丶草料丶腌肉,数量勉强够大军一日之需。他不动声色,只淡淡道:“有劳了。”

县令额头渗出细汗,赔笑道:“将军为国征战,下官自当竭力供应。只是……本县近年收成不佳,仓廪实在有限……”

卢志云没有接话,目光越过县令,望向城门内。街道上空荡荡的,商铺紧闭,偶有百姓探头张望,一见军旗,立刻缩回身子,砰地关上门板。整座县城寂静得诡异,仿佛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百姓为何避军如避虎?”卢志云忽然问道。

县令身子一僵,干笑道:“将军说笑了……乡野小民,没见过世面,见大军威严,自然畏惧。”

卢志云盯着他,直到县令的笑容变得僵硬,才缓缓移开视线。他太熟悉这种神情了——不是敬畏,而是恐惧。地方官既怕叛军报复,又怕朝廷大军以通匪之名劫掠州县。夹在中间,他们只能战战兢兢地应付,既不敢得罪朝廷,也不敢激怒叛军。

“将军,营帐已扎好,是否进城休整?”赵德上前请示。

卢志云摇头:“不必扰民,全军城外驻扎。”

县令闻言,明显松了口气,腰弯得更低了:“将军体恤民情,下官代全县百姓谢过!”

可就在卢志云转身时,他听见县丞压低声音对县令道:“大人,城里已经没粮了……”

县令狠狠瞪了他一眼,县丞立刻噤声。

卢志云脚步一顿,却没有回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