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后,胥子泽没有住进母后为他安排的东宫,而是让清风和绿影去上书房收拾了几间屋子,先住了进去。
那几间屋子原本是供皇子们读书休憩之用,陈设简单,只一榻一案一橱。
新帝登基后,并不把废帝的罪责强加给孩子和后宫嫔妃。
后宫该遣散的遣散,不愿意回去的嫔妃也去了庵堂,除了当初中了药,脑子有点问题的七皇子、八皇子由宗人府进行了安置,其余尚未成年的小皇子,一律可以跟他们的母亲一起前往凉州立府,没有贬为庶人。
但世代不能科考,不能回京。
清风把被褥抱来,绿影又点了两炉沉水香,才勉强压住书卷长年累月的潮味。胥子泽却觉得比东宫那重重帷帐、层层宫灯来得自在,连玉冠也随手摘下,搁在案角,像卸下了一座山。
他几乎是一夜未眠,江南官员的是非功过,其实在以前传回来的奏折中都已经得到了一一判定,该处理的处理,该奖赏的奖赏。
黄铜灯台上的烛火一寸寸矮下去,灯花噼啪炸开,把他投在墙上的影子拉得极长。
他面前摊着一摞折子,纸边卷翘,墨迹被指尖摩挲得有些毛。那些名字——湖州知府沈如晦、苏州织造李持盈、松江通判赵歧——每一个后面都缀着朱砂批出的“斩”“流”“赏”字样。他闭目,就能想起他们跪在殿阶上或哭或笑的神情,仿佛又在耳边回响。
但这些都已经过去了。
明日奏折要报的是官员到位后的表现和政绩,还有重建、恢复民生需要朝廷解决的事宜。这些由他亲自落笔,已经熟记于心的人和事,他还是重新过了一遍,以免出现错漏。
他提笔在“重建”二字旁又添了“急赈”与“蠲赋”两行小字,墨迹未干便用指甲轻轻刮去,怕墨晕开。
案角堆着半尺高的《江南鱼鳞图册》,他一张张翻过,指节因用力微微白。窗外打更声过三巡,他仍把“九江圩堤”“建安义仓”两处圈了又圈,直到纸面几乎被圈破,才放下笔,长长吐出一口浊气。
看到外面月色正好,他走出房间,看见游廊就座,呆呆地看着天上的月亮,他想了许久,想人,也想事。
游廊下的青石阶被露水浸得黑,他的衣摆扫过,湿意一路爬上小腿。月亮悬在琉璃瓦脊上,像一面磨得亮的铜镜,把檐下的铁马照得雪亮。宫中为质那几年,他好像都没有来得及认真看过。
他双臂撑着栏杆,指缝里渗进夜露的凉。
直到夜深露重,看主子久久不回,清风提着一盏琉璃小灯来寻他时,灯罩里那团暖黄的光在月色下显得可怜又渺小,
他只低声说了句“回吧”,就站起了身,嗓音沙哑得像被砂纸磨过。
果然,第二天的朝堂上,宗人府的老古董和几个迂腐的大臣,一上朝不议政事,就提出了几件事。
老宗拄着紫竹杖,一步一喘,却仍是第一个开口。他的朝服袖口用金线锁了重重叠叠的连云纹,像是要把早已没落的威严缝回去。
一是要求皇上马上封太子。还一再以皇室血脉单薄为由,呈上了写满高门贵女名字的奏折,还有一大叠的女子画像,说是选秀的时间太长,逼迫大皇子从中选太子妃和太子侧妃。
不但如此,也提出要马上开始选秀事宜,以充盈后宫和东宫,那急得脑门子突突的样子,似乎要把大皇子马上绑上婚床。
老宗正用拐杖敲敲地砖,声音在空荡的大殿里撞出回响:“殿下年已及弱冠,东宫不可久虚!”
胥子泽这才知道父皇明知他的心意,昨晚却还是对他说的那番话,原来就是被这帮人逼出来的。
他想起昨晚吃完饭,父皇背着手站在御花园石阶上的模样,鬓边白被宫灯映得几乎透明,声音却沉得像铅:“他们逼得紧,朕也替你挡了许久。”那时他只当是寻常唠叨,如今方知话里藏着多少无奈。
二是,他们不同意胥子泽的提议把景春熙赐“安平郡主”封号。理由是,她家已经被赐封“蓉恩伯府”,那是对她,也是对她母亲功劳的肯定,不应再另行赏赐封号,只赏赐金银财宝或良田即可。
礼部尚书出班时,朝笏举得齐眉,声音却像钝刀割肉:“伯府之封,已是天恩浩荡,若再晋郡主,恐开僭越之例。”他话音未落,殿角便响起几声低低的附和,像枯叶擦过石阶。
对此,胥子泽昨晚一番深思熟虑,早就预想得到。
他轻蔑一笑,道出九江郡和建安郡水灾中和大皇子敛财屯兵造反、鱼肉百姓案件中,景春熙是如何组织百姓惩治狗官,想法筹粮用于救济百姓。还帮助他将尖峰山上的兵马,全部为自己所用,才没有对朝廷造成更大的威胁。
他笑声不高,却冷得像冰凌坠地,惊得近旁的小太监一哆嗦。说到“敛财屯兵”四字时,他有意无意扫过官员中曾经跟大皇子走动的人,那些人立刻垂,后颈绷出青筋。
“本殿下说的这些事,如果重臣心有怀疑,九江郡和建安郡的百姓都可以作证,”胥子泽继续高声说道,“更不说她高于市价购买两郡百姓出产的瓷器、茶叶、还有山中特产,还跟大将军府一起,开通了海上商道。现并开挖的金矿,景家也一并捐给了朝廷。”
他转头,目光横扫向礼部尚书,“若不如此,你们以为早就掏空的国库,还能撑到如今?”
“他们此举,不仅使这两郡百姓摆脱了灾难,这几年的重建也成绩显着,百姓安居乐业,大有越江南之势。”
他每说一句,便向前一步,玄色朝服的下摆扫过金砖,出细微的沙沙声,站在前面的官员纷纷后退。
说到“高于市价”时,他抬手在空中虚虚一划,仿佛能看见那些满载茶叶的骡马正沿着山道蜿蜒而下,装满瓷器的大船也向东向南进。
喜欢八岁小娃,搬空渣爹库房跟着外祖一家去流放请大家收藏:dududu八岁小娃,搬空渣爹库房跟着外祖一家去流放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