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几个老臣还想提出质疑,嫡长孙女也在画像之列,有极大可能成为太子妃的礼部尚书也想据理力争。
已经升任户部侍郎的封大人站了出来证明,“臣查阅当年的记载,四皇子劫走的那批赈灾的银子,后来虽然补了赈灾粮过去,但百姓并没有受益,而是进了废太子和彭太傅这一群狗官的库房,追讨进来的也归了国库,整件事情中景家、陶家、崔家功不可没。”
封大人出列时,怀里抱着一摞黄的账册,纸张边缘脆得几乎要碎。他每翻一页,殿中便响起一声轻响,像枯枝断裂。念到“狗官”二字时,他眼角抽搐,显然是恨极。
“这件事,想来大家都有耳闻,建安郡和九江郡的百姓,还有后来的官员都可以证,一查便知。”
他声音不高,却字字如钉,钉进金砖缝里。殿外忽有风掠过,吹得铜鹤颈上的金环叮当乱响,仿佛也在应和。
还有景春熙冒险救了自己几次的经过,胥子泽也娓娓道来,包括先皇遗诏是怎么找到的,也一一道来,只是都隐瞒了景春熙拥有的灵异。
至于大青山里的秘密,还不知道父皇的决断,他才没有道破。
说到“先皇遗诏”时,他声音低下去,像怕惊动殿梁上沉睡的龙。群臣里有人悄悄抬头,去看御座后那幅金龙浮雕,龙目圆睁,似也在听。
“至于江南的开仓放粮,惩治贪官污吏,揪出卖国贼,这些事在前面几个月,从江南传回来的一封封奏折里,都没隐瞒景家春熙的功劳。我相信在座的官员即使眼瞎,也不会耳聋。”
他抬手,从袖中抽出一封折子,啪地展开,纸面反射的天光刺得近旁几个老臣眯起眼。折子上密密麻麻的红圈,像一簇簇小火苗。
这时候,已经听得有点气急败坏,又帮不上忙的靖亲王,也跳出来为景春熙这个继孙女说话,“我看有些人不是耳聋眼花,而是在装睡。”
靖亲王须皆张,紫金冠歪在一边,露出花白鬓角。他大步跨出时,朝靴踏得金砖咚咚响,像战鼓。
这话一出,众臣皆是哗然。
“哗”的一声,像水溅进油锅,殿中顿时沸反盈天。有人交头接耳,有人以袖掩口,唯有靖亲王站得笔直,像一柄出鞘的剑。
“蓉恩伯府这个封号是怎么争取来的,你们果然都忘了个一干二净,那是用我儿和本王的功劳换取的,也因此,肚子里已经为我儿孕育子嗣的景家嫡女,现在连个诰命都没有。你可见我靖亲王府向皇上求过其他赏赐?”
说到“我儿”时,他声音哽了一下,眼角泛起水光,却很快被怒火烧干。他抬手直指宗人府那群老臣,指尖几乎戳到对方鼻尖。
见到这个怒冲冠的老人动了怒,朝堂上的人议论纷纷,想起先前几个月的事,“确实如此”,
“王爷大度,不然那两个孩子也是可怜,只能寄养并仰仗于景家和靖亲王府。”
官员纷纷承认确有此事。
议论声像潮水,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有人点头,有人拱手,老宗正和几个老臣的脸由白转青,最后紫得像茄子。
“那,那,皇上也应马上立储,太子入主东宫是必然的事,年纪也不小了,总不能一个人单着,无论皇上还是太子,都应为皇室更多的繁衍子嗣,选秀肯定是少不了的。”
宗人府的老古董气急败坏,又逼向了皇上和胥子泽。
他拐杖重重一顿,杖头的玉兽撞在金砖上,碎了一角,清脆的声响让殿中倏地一静。
“陛下,景家军虽胜券在握,但是北疆尚且有一个城池还没有彻底夺回,将士们还在奋力拼杀,”
胥子泽踱步向前,朝皇上行了一礼,“即使得胜归来,北疆和江南百姓尚需安抚,大庆朝也百废待兴。”
他再一次回头转向众人,“众臣不想方设法看如何拯救,如何为皇帝分忧,却想着往皇上和本殿下身边塞人,是何居心?现在就想分一杯羹了吗?”
他行礼时,背脊笔直如松,话音落下,长袖一拂,像挥开扑面而来的尘灰。殿角的铜鹤终于不再摇颈,仿佛也被这气势镇住。
再转身向前,“陛下,若是北疆不安定下来,大庆各州郡百姓没能安居乐业,孝康这个太子不当也罢,至于娶妻,也待一切平定了再说,孝康心不在此。”
他声音不高,却像一记闷雷滚过殿顶。御座上的皇帝微微前倾,冕旒轻晃,珠串相击,出细碎的脆响,也微微颔,龙心大悦。
“我看大皇子说得好,朕也是这个意思。现在百废待兴,不应把国库里的大笔银两用在皇室大事操办上。”
皇帝开口时,声音沙哑却有力,像大树的根须扎进泥里。话音落下,殿中鸦雀无声,连铜鹤嘴里的沉香都仿佛凝固。
最后,皇帝作出册封蓉安伯府景春熙为安平郡主,赏赐黄金千两,白银万两,土地数千亩的决定。
宗人府和众臣也不敢再有异议,纷纷附和。
老太监展开明黄诏书,声音尖细却清晰地划过殿梁。景春熙的名字被念出时,殿外恰好有一缕天光穿云而下,照在诏书金漆的“安平”二字上,刺得人睁不开眼。老宗正张了张嘴,终究只吐出一口浊气,像漏风的老风箱。
立储君不成,选太子妃的事自然不了了之,没人敢再提。
朝鼓再响,群臣鱼贯而出,靴底踏过金砖,出参差不齐的声响。
胥子泽走在最后,回头望了一眼御座,那金龙浮雕的龙目依旧圆睁,却仿佛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倦意。
至于为什么没有请求赐婚,他认为父王和母后知道他的心意就好。可不能把那帮老家伙逼得太急了。
反正熙儿还小,等个一年半载再次婚还是可以的。这也是他强烈求封安平郡主的原因,至少以后重提,再没人敢质疑丫头配不上他的问题。
喜欢八岁小娃,搬空渣爹库房跟着外祖一家去流放请大家收藏:dududu八岁小娃,搬空渣爹库房跟着外祖一家去流放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