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他所著《军器图说》没有分卷,但书中罗列各种火器、毒弩,图文并茂,叙说军器之制造以及使用和威力,并提到了“夷虏所最畏于中国者,火器也”,最早指出大明与他国军事差异。
而书中所说的火枪,便是以陈规发明的火枪为根本,进而借鉴国外火枪进行仿制,称为“自生火铳”,其实就是典型的燧发枪,只可惜一直没能投入生产,普及。
“是啊!”
朱元检指着桌上那厚厚一沓的图纸,眼中闪着光芒。
“世人皆知,中国乃世界火药之故乡。可这些年军事方面与西方国家相较却十分落后,主要原因就是火器制作和运用。”
“朕当初让毕懋康制造那些火器军械,也是为了让大明强盛。只可惜后来朝堂混沌,朕遭人蒙骗,竟就将这些事一拖再拖。”
“今日朕召二位爱卿前来,便是想让二位在陈规和毕懋康的设计基础上加以改良,能够尽快研发出威力更强,更实用的火器,能够全面生产,普及,用于战事。”
他这番话音落下,听得焦勖和汤若望登时瞪大了眼睛,那神情间更多的是不可思议和仰慕!
他们怎么都没料到,帝王对火器竟也这般了解,甚至还将《军器图说》拿了出来。
“尊敬的皇帝陛下,这些,这些可都是好东西啊!这也太棒了!”
汤若望翻看着那些图纸,眼里的惊喜溢于言表,对陈规和毕懋康的赞叹不已。
“这,这是我见过最详细的图纸,也是最优的改造!”
“不知这位毕大人可还在世,是否有幸能见上一面?”
“朕也有此意。”
朱元检在着手准备这些东西时,就已经命锦衣卫前去歙县打探他的消息了。
若是他能重回朝堂,与焦勖和汤若望一道研发军械火器,大明日后必将所向披靡,无往不利!
“那,二位爱卿现在可有把握了?”
“有有有!!!”
要是没看到这些图纸之前,焦勖和汤若望确实没有太大的把握。
可毕懋康的图纸上写的太过详细,几乎涵盖了所有的技能难题。他们只需要在这基础上,再借鉴国外火枪结构进行改良,就能研发出朱元检想要的新式火器。
这对他们而言,并不算困难。
焦勖双眼都在放光,连连点头道:“毕大人将鸟枪改造,用燧石作为发火装置,避免了火绳会因风雨无法点燃的弱点,由这个机关(扳机)来控制发射,龙头撞击燧石摩擦生火,火星进入装药室进行点燃,利用产生的空气作为推力,将弹药射出。”
“这样只要连续扣动机关,直接简化发射手续,提高射速和射击精度,还降低了成本,更能大量的生产。毕大人的这个发明,简直就是天才!”
“是的是的!”
汤若望也不断点头,却又皱眉道:“可要是想改造的更加便于携带和射击,这枪支的本身就要缩小,而且弹药也要做改良。这事咱们还得再继续琢磨。”
“确实得好好琢磨,不过这枪支要是想耐用,肯定得用精铁等东西做枪身,这。。。。。。”
“行了。”
朱元检见二人旁若无人的讨论了起来,连连摆手道:“这就是你俩考虑的问题了。”
“去吧,朕等着你们呈上新的火器。”
“臣等遵旨!”
两人立刻应声,带着图纸边往外走边讨论,这新奇的想法是一个接一个往出冒,说的是情绪激动,唾沫星子横飞,看得那些禁军和宫人们一头雾水。
送走了焦勖和汤若望,朱元检心里的大事便又少了一件。
可容不得他休息,襄城伯便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