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邱白的心,却静静跳着。
他知道,这一场讲座,不只是艺术——
是林恩,在为这个世界,留下某种微妙的时间痕迹。
而他——愿意,一直都站在台下。
为他守住这一刻。
——————————
舞台灯光在倒计时结束的瞬间缓缓变暗。
偌大的演奏厅陷入一种肃穆的寂静。
音响设备出轻微“滋”的一声,屏幕上的计时画面静止,换成了一张极简的投影:一行深蓝色小字,居中浮现。
lynne林恩
讲座主题:strudu–解构古典调性音乐的三重意志
那一刻,所有人都不再说话。
一个穿着深灰色长西装的男人,缓缓走上舞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没有助理,也没有配乐,也没有主持人介绍他的头衔。
他只是走上去,脚步极轻,却仿佛带动了空气的流动。
他的身影在舞台正中央站定,一如传说中那样冷静、克制,骨节分明的手从琴盒中取出那把木纹温润的小提琴,轻轻安放在琴架边。
他清了清嗓,在麦克风前开口——
“各位,下午好。”
声音不大,却极有穿透力,稳得像一支横亘在和声架构中的主音线。
“欢迎来到这场关于‘古典调性音乐结构’的讲座。”
他顿了一下,话锋一转:
“我不打算重复那些在教材和论文里早已被讲烂的框架。”
观众一片寂静。
“调性不是数学,它从来不是公式的罗列。”
“调性——tonaity——它的本质是方向,是回归,是张力与解决的关系。”
他将讲义翻开,指向屏幕上第一个图示:巴洛克时期常用的i-iv-v-i连接图示。
“这张图你们很熟了。但我想说的是——它不仅是一种连接,它是一种‘预言’。”
“你得让听众相信,他们听见了一个会归家的主题。”
他抬起手,慢慢画出一个音高轨迹,“就像这样——”
在场边的助理快把琴递上来,他收下琴,安静地调了个音。
然后,他用那只骨节分明的手握住琴弓。
第一音落下。
一串朴素的i-iv-v-i和声走向,却被他拉得干净、准确,每一个音都像踩在空无中稳稳的石阶上。
观众静得只能听到琴音的回响。
“你听到了吗?那个‘回家’的感觉。”
他微微一笑,眼神淡淡扫过观众,“这,就是调性的魔法。”
“它让听众,产生期待。”
“而作曲者所要做的,是在满足这些期待之前——不断撩拨、延宕、偏离、再度靠近。”
第二页投影亮起:海顿的第o交响曲片段分析
林恩快讲述海顿在该乐章中,如何使用副三和弦(例如ii或vi)制造暂时的模糊、又如何用小调属和弦将听众拽回调性感知之中。
他甚至在黑板上亲手写下一串和声转调流程图:
c大调→a小调→d大调→g和声小调→c(属七)→f→c
“你们以为这只是调性游戏吗?”
“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