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王已经十三岁了。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陆承嗣在知道李贺明的计划后,也可疑的沉默了下去。
虽然他天天逗李贺明篡位,但实际上他也知道这可能性几乎为零。
如果不想半辈子都待在皇宫,那么良心与自由之间,好像没有容他选择的余地。
“。。。。。。去叫宁王过来。”
当陆承宁到紫宸殿的时候,便只能看见笑眯眯坐在书房的皇兄,以及对方身边新出炉的。。。。。。皇嫂。
大抵人的底线都是一步步朝后退的,与其让他恭恭敬敬的喊李贺明一声皇嫂,陆承宁还是更情愿叫李贺明师父。
不过面前的两个人好像都并不在意这些细枝末节的东西,陆承嗣轻咳一声,睥了李贺明一眼。
受到示意,李贺明看着陆承宁,平静的好像只是寻常闲谈般开口道:
“陛下身体一直抱恙,时常忧虑宗室内无可以分忧之人。。。。。。。思来想去只有殿下能担此重任。。。。。。。”
李贺明看着面色发红的小宁王,眼中罕见的镀上了些许温度,这可能也是李贺明仅存的一些良知。
这个要求是现在的陆承宁尚且不能知晓之重,而他怎么也不会想到,坐在一旁的他敬爱的皇兄,亦是不怀好意。
至于陆承宁本人,在听见他能为陆承嗣分忧的时候,便已经激动的说不出话来。
陆承嗣看着目露感动的陆承宁,脸上的假笑丝毫不受影响,他温和的拍了拍陆承宁的肩膀,同时将自己的私印交在了少年的手中。
陆承宁看着面前含笑肯定着的他的皇兄与师父,又看着自己手中那块小小的皇帝金印,鼻子一抽就要哭了出来。
“我、本王能为皇兄分忧,必然尽心竭力。”
李贺明说得对。
陆承宁十三岁也不小了,可以收拾收拾当太子监国——
直到陆承宁被数不清的政务压在东宫,刚处理完几本之后,他的目光有些呆滞的看着新的一批递到了他面前的奏疏。
“师父,本王应该、应该可以休息一会。。。。。。”
少年的脸色有些苍白,而他握着笔的手亦是有些微微发颤,而坐在一旁看着检查批阅的李贺明连眼睛都没抬,只是平静的开口道:
“臣与陛下,唯指望殿下能够担起大庆的重任。。。。。。。。”
陆承宁咬了咬牙,重新强迫自己继续投入政务之中。
师父说的没错,皇兄带病尚且能支撑,他怎么能轻言放弃。更何况皇兄既然信任他,将这些事情交给他,他就不能让皇兄失望!!
在陆承宁终于能独自应付繁重的政务之时,陆承嗣也终于露出了他的真实目的。
“朕不在京中之时,朝中诸事由宁王监国,沈国公为辅政大臣。”
陆承宁捧着明黄的诏书,愣愣的看着空荡荡的紫宸殿,与站在一旁神神秘秘的王全福。
“殿下,咱家这里还有一道,陛下特意嘱托咱家交与殿下。。。。。。。”
陆承宁还没从他监国的消息中回过神,就看见了王全福悄悄的附耳过来,憨厚的大太监笑了笑,随即露出了他手上的另一份诏书。
陆承宁咽了咽口水,有些颤抖的接过,不知道为什么,他心中有种不详的预感。。。。。。
陆承宁只看了一眼其中内容,便面色惨白的飞快的合上。他茫然的看了看笑眯眯的王全福,又看了看手中的两份诏书。
如果他没看错的话。。。。。。。是、是传位诏书???
陆承宁欲哭无泪,他自己清楚他现在比起皇兄来说,尚有诸多不足,因而他几乎能预料到他在沈兆言手底下的凄惨生活。
但此时陆承嗣早就溜出了京城,无人知道这位皇帝的具体下落。
而沈兆言也收到了京中的来信,他对信中帝后跑路的事情并没有过多意见,甚至算得上是预料之内,只是凉凉的扯了扯嘴角,时隔三年再次踏上了去京的道路。
在陆承嗣跑路多年后,站在宣政殿上首的新帝看着面前的一众大臣,缓缓的吐出一口气,开启了他在位生涯的第一次早朝。
他的容貌似乎与某个时空的末帝极为相似,但大抵上仅是容貌相似。
日后史书记载,宣帝退位后,由其弟庆成帝即位。在位五十七年,将庆朝推向了一个更高的盛世,史称宣成之治。
而宣帝的去向并不为人所知。
有人说在塞外见过宣帝与他人同游,
有人说宣帝实际早亡,退位是成帝为了粉饰太平而伪造的谎言。
也有人说在宣帝退位多年后看见了一个与其年轻时容貌一模一样的人。
只是这些话大抵只是民间传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