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一叶书库>循心 > 玉圃初鉴(第2页)

玉圃初鉴(第2页)

院墙不高,以青石垒砌,爬满苍翠藤蔓,门庭简朴,只悬一块乌木匾额,上书“静观”二字,笔力沉凝。

徐掌柜下车通禀。

门内很快迎出一位身着青布长衫丶面容清癯的老者,目光温润,举止从容,对着庭燎拱手:“贵客临门,有失远迎。主人已在园中相候,请随老朽来。”

庭院深深,绕过几重回廊,眼前豁然开朗。

并非想象中雕梁画栋的豪奢园林,而是一片依着山势开垦出的广阔缓坡。

坡地被精心划分为数畦,土色深褐松软,显是肥力充足。

畦间沟渠纵横,水流清浅。

畦中栽植的却非奇花异草,多是些药草蔬果,长势喜人。

几个短衫仆役正埋头劳作,手法熟稔。

庭燎的目光掠过整齐的田畦,落在引水渠边一架结构精巧的翻车上。

水车借溪流之力缓缓转动,将低处溪水提升,再通过竹管分流至各畦。

水流声潺潺,与山间鸟鸣相和。

引路老者将她带到坡地高处一座竹亭前。

亭中石桌旁,一人背对而立,身量挺拔,着素色布袍,正俯身查看石桌上摊开的一卷图样。

听见脚步声,他转过身来。

庭燎脚步微顿。

眼前人约莫二十出头,眉目清朗,只是肤色是久经风霜的微深,下颌线条略显冷硬。

他未着甲胄,一身布袍洗得发白,袖口挽至肘间,露出结实的小臂,腕骨处一道浅疤清晰可见。

最引人注目的,是他腰间悬着的一枚佩饰——半枚暖青色的残玉,以乌金丝络缠绕固定,断裂茬口处,几缕暗沉血沁宛然。

正是雪夜长安街头,惊鸿一瞥;亦是云州山道,玄甲如墨,号角裂空。

谢敬之。

他目光落在庭燎脸上,并无惊异,只如深潭映月,平静无波。

视线掠过她沾着泥点的布衣下摆,又落到她怀中那个裹着苔藓与薄木片的菊苗土团上。

“苏家菊圃主人?”他开口,声音不高,带着山风般的清冽质地,却比记忆中少了几分战场金戈的冷硬,多了些沉稳。

庭燎迎上他的目光,心口那块紧贴肌肤的残玉似乎微微发烫。

她将怀中菊苗轻轻放在石桌上,解开藤皮,露出裹着湿润苔藓的根团与青翠挺立的茎叶。

“云州别业苏庭燎。”

她声音清晰,如同山涧击石,“新圃头茬苗,根系初稳,请将军验看。”

玉带山别院的竹亭里,山风穿廊而过,带着新翻泥土的潮润气息。

石桌上,庭燎带来的菊苗静静躺在苔藓包裹的土团里,青翠的叶片在微风中轻轻颤动。

谢敬之的目光从菊苗移向庭燎。

她布衣沾尘,袖口磨出毛边,指节处有劳作的薄茧,眼神却澄澈如洗,映着山间晴空。

他腕间残玉温润,映着日光。

“苗很好。”

他开口,声音沉稳,听不出情绪起伏,“根须抓土紧,叶色沉,是下过功夫的。”

他伸出指节分明的手,指尖轻轻拨开苔藓一角,露出盘结的白色根须,“云州北坡石多土薄,能育出这等根骨,不易。”

庭燎看着他的动作,那双手骨节有力,虎口处有厚茧,腕骨上那道浅疤清晰。

她想起雪夜马上那只托住她後背的手,也是这般沉稳有力。

“土薄,就引水。石多,就深翻。”

她答得简单,目光扫过亭外坡地上精巧的翻车水渠,“将军园圃引水之法更精妙。”

谢敬之几不可察地牵了下唇角,像是极淡的笑意,又像是别的什麽。

他未接话,只从石桌旁拿起一个尺馀长的扁木匣,推至庭燎面前。

匣盖打开,里面整整齐齐码着十数个油纸小包,每个包上都系着细麻绳,绳下坠着小小木牌,牌上刻着字:滇南紫苏丶川北忍冬丶岭南九里香……皆是药圃难寻的良种。

“听闻你善育药草,”他声音依旧平淡,“这些种子,或可一试。”

庭燎目光落在那些油纸包上。

木牌字迹苍劲,与竹亭匾额“静观”二字如出一辙。

她没推辞,伸手接过木匣。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