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乃新儒学!亦是我大秦当推之儒学!
"天命授君权,三纲五常确为治世良策。"
秦王颔称善。
"正是!新儒学既立,大秦一统乃奉天承运,六国覆灭实属必然。六国遗老失其立论根基,再难兴风作浪!"
"彩!"
秦王心明眼亮,此新儒学确为其量身定制,为独掌天下提供名分大义!
"策虽佳,然诸儒生可愿附议?"
"岂有不从之理?此术虽衍自孔孟,实为儒学新篇。况大秦尊儒为正统,文人必欢欣鼓舞。
至于不从者,待罢黜百家令下,自当有万千儒生口诛笔伐,斥为异端,何须朝廷出手!"
"倒是寡人多虑了。昔孔子周游列国,所求不过儒学为用而不得。
今寡人以儒为尊,令其地位空前,儒门岂不趋之若鹜!"
"父王明鉴,笼络士人不仅利于当下治国,更为长远之策!"
"此乃策?甚善!尚有他策否?"
扶稣举杯浅酌,继而道:
"其二为法家之策。法家长在变革,短在激进。
变法必损既得利益,虽致动荡却利在千秋。然法家行事过于酷烈,非黑即白。观数百年来法家代表便知。"
此辈一旦变法,便成癫狂之徒,皆是不计后果的惊世之才。
李悝变法强魏,吴起改革兴楚,商鞅新政富秦,无不使邦国崛起称雄。
然其手段过激,终遭守旧反噬,皆不得善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彼辈恐早知结局,却甘愿在青史绽放光华!
李斯亦是如此,为控天下言路,竟焚毁诸国史籍百家典籍,仅存秦记与实用之书!
或许,这是当时不得已的选择。唯有如此,大秦朝野才能统一意志。但这同时也为大秦的覆灭和大秦的残酷统治种下了祸根!
大秦得罪了所有读书人和士族,谁还会为大秦辩护?历史由胜者书写,他们想让后人看到什么样的大秦,后人就会看到什么样的大秦!
法家,一群才华横溢的狂人!
"法家过于激进,适合乱世,却不适合太平盛世。可惜我大刚结束乱世,却又未迎来真正的太平。法家可以用,但不能完全依赖!"扶稣认真地分析道。
"那该如何运用呢?"秦王询问道。
"以法家思想为基础,制定大秦律法!"
"若只靠法家制定律法,岂不是又走上了激进的老路?"秦王笑道。
"立法之事自然不能由一家独断。此时,被六国君主视为异端的墨家就能派上用场了。"
"墨家?"
"是的,父王。墨家学说虽有偏颇,但也有可取之处。比如这条主张:闻之见之,取实与名!"
短短八个字,就概括了墨子提出的判断标准,即"三表":
第一,考察古代圣王的经验;
第二,体察百姓的见闻感受;
第三,观察政策对国家百姓的实际影响。
这三条准则完全可以用于制定秦律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观察政策对百姓的实际影响,才能逐步完善大秦的律法体系。
喜欢大秦:改写历史,拓万里江土请大家收藏:dududu大秦:改写历史,拓万里江土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