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着实难办!
秦王缓缓落座,思绪飞转,寻求化解之策。忽然,他忆起那夜与扶稣的对话——法家、李悝、吴起、变法……
"哈哈哈哈!好!纵使难办,寡人也要办!真当寡人奈何不得他们?"
"诸卿可记得当年吴起在楚国的变法?此番变法倒让寡人想到了之法!"
"吴起曾言:‘令贵人往实广虚之地’,此乃妙计!今日寡人便效仿此策,将六国贵族与天下豪商举族迁入咸阳!"
"诸位以为如何?"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皆眼前一亮——妙!此计甚妙!
一旦诏令下达,强令这些贵族豪商离开迹之地,他们在当地的势力便将土崩瓦解。迁入咸阳后,他们无根无基,财路断绝,再难兴风作浪。
"大王圣明!臣附议!"
"推行自然可行,但若下诏他们离乡,他们岂会甘愿?若拼死反抗……"
"此事易尔!诏令颁布时,调遣各地秦军监办迁移,沿途护送。寡人既让他们活命,自当保其周全!"
"至于他们是否情愿——由他们自己选!要么老实迁往咸阳,要么当场血溅三尺!寡人留他们性命,已是仁至义尽!"
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二二一年),嬴政下诏,强迁六国贵族入咸阳,继而分批徙天下富豪商贾于京畿。
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年),“迁天下富豪十二万户至咸阳。”
秦王政三十五年(公元前年),“徙三万户至丽邑,五万户至云阳。”
嬴政以此策稳固大秦基业,收缴天下兵器,迁徙六国贵族入关中,使秦政通达四海。
此计于无形中助嬴政一统天下,可惜,虽令大秦短暂安定,却也埋下祸根。
六国旧贵,嬴政未杀一人,待之以宽仁。然秦末之时,彼辈却毫不留情!
始皇在世时,他们战战兢兢,唯恐遭清算,殊不知,嬴政根本不屑理会。
待始皇崩逝,他们便趁乱而起,颠覆秦祚,屠戮宗室,连秦王子婴亦被腰斩于咸阳宫前!
大秦,就此终结!
……
收缴兵器、迁徙豪族,不过是寻常手段,嬴政所求,乃是至高无上的集权。
如今,时机已至!
“诸卿,寡人以一人之力,兴兵戡乱,赖先祖之灵,六国尽灭,天下归一。若不改尊号,何以彰显此旷世之功?”
此言一出,群臣默然。
能立于朝堂者,皆是人精,哪会听不出深意?文臣心思急转,思量如何应答。
李斯离席而奏:“王上,夏、商、周三代皆称‘王’,但周室衰微后,礼崩乐坏,诸侯僭越,连宋、中山之流亦敢妄自称王!彼辈配吗?今大秦统御寰宇,‘王’字已不足显赫尊贵。臣请另定新号,方能匹配王上之功!”
武将们瞠目结舌,暗叹李斯口舌之利。文臣则懊恼不已,又被他抢占先机。
嬴政大笑:“廷尉之言甚合寡意!‘王’之一字,阿猫阿狗皆可用,寡人岂能与之并列?定新号,势在必行!诸卿可有良策?”
话音方落,文臣争论不休,而武将们或饮酒,或闲谈,浑似事不关己。
尉缭走近屠睢,低声道:“屠将军,楚地可有异动?”
“异变?他们没这个胆量!我大秦在楚地驻军二十万,足以镇得他们不敢妄动!”
提起楚国,屠睢语气中充满敬重:“王翦将军与蒙武将军当真了得。楚国国力强盛,却被二位将军一战击溃,足见王老将兵如神!末将敬二位一盏!”
王翦捋须笑道:“陈年旧事何足挂齿?如今我们这两个老骨头能参加朝会,全赖王上恩典。”
秦王政缓步下阶,与二人共饮:“两位乃大秦柱石之臣。有卿等在,大秦军威永固。寡人还盼着再见二老驰骋疆场!”
蒙武肃然拱手:“为国效命,万死不辞!若有人敢犯我大秦疆土,老臣这副朽骨定当血战到底!大秦将士皆同此心!”
“屠睢,南疆乃重地,务须严加戒备!”秦王叮嘱道。
“末将领命!”
此时文臣的议论声渐息,似已商定章程。秦王重返主位,看向步入殿中的丞相王绾。
“昔年五帝疆域不过千里,诸侯时叛时降。今王上扫平六国,一统天下,创郡县之制,功业远迈三皇五帝。臣等与博士共议:上古有、地皇、泰皇,以泰皇为尊。恭请王上称‘秦皇’,改‘命’为‘制’,易‘令’为‘诏’,自称为‘朕’。”
秦王眼中精光闪烁:“妙!但寡人以为,既已一统华夏,当去‘泰’留‘皇’,采‘帝’号尊位。此后,寡人便称‘皇帝’!”
“陛下圣明!”李斯的喝彩声格外嘹亮,引得众臣纷纷侧目。
“善!即日起追封先王为太上皇。”秦王继续道,“另,寡人决意废除谥法。此后君王世代相承,自朕始称始皇帝,后世序数为二世、三世,乃至万世!”